《名家家风》通过詹天佑、王国维、竺可桢、陈寅恪、梁漱溟、叶圣陶、潘天寿、丰子恺、朱自清、老舍、傅抱石、南怀瑾、常香玉、严凤英14位名家的后人之口,彰显了家风的影响力。在后辈们的眼里,老舍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陈寅恪是个静静地在白色小路上散步的老人,南怀瑾是个有一碗饭也要分半碗给别人的邻家老者,严凤英是个极讲原则的凶妈妈
本书是在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基础上,将课程设计为一个个活化项目,故事化、案例化、活动化,进而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体现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的教育理想。包括自立人生、自信人生、自强人生、自律人生、智慧人生等内容。
笔者曾于2016年到阆中古城考察,对三才书院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书院山长信任笔者,请为其书作序。笔者并非研究家庭伦理问题的专家,但是在初读书稿之后,深感《门里家风》理论正确、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很接地气,应当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产生巨大作用。作为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笔者愿意向读者推荐此书,让我们
你手上的这本书是一部让中年女性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指南。路德维格告诉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你的黄金时代并非已经过去,而是正在到来。现在的女性享受着比母辈、祖母辈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并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青春保鲜期因此大大延长。到了这个年龄,大部分女性已经明确了自己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真正需求,也拥有了年轻时无法比肩的经济能力和心
本书以《念亲恩》《烛光里的妈妈》《父亲》《父母在家就在》《儿行千里》《时间都去哪儿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圆圆的思念》《当你老了》《回家的路》等大众喜爱的十首亲恩歌曲为主线,把全书划分为“团聚”、“离别”、“怀念”、“母爱”、“安康”、“父爱”、“祝福”、“思念”、“敬重”、“盼望”等十个主题鲜明的章节,每章都从“
写给想哭的你
《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研究》在对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相关论述梳理的基础上,从道德主体、道德规范、道德载体、道德方法、道德机制、道德环境等方面对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并结合我国道德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着重从道德建设方法、道德建设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增强道德建设有效性的现实路径。
本书开篇讲诉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与时代价值,以及德国和日本工匠精神的演变与发展,最后论述高质量发展呼唤工匠精神。通过本书意在宣传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宣传工匠精神与质量的关系,呼吁全社会重视工匠精神。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已经完成三轮中国道德国情调查(2007年、2013年、2017年),四轮江苏道德省情调查(2007年、2013年、2016年、2017年),结集出版“中国伦理道德国情数据库”系列,包括“江苏省道德国情数据库”、“中国道德国情数据库”、“道德国情比较数据库”、“道德国情调查资料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读物,讲述了放弃和得到的关系,告诉广大读者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人生中常常面临,你需要放弃暂时看来最好的东西,为了得到更好的东西。这就需要你拥有选择和放弃的“能力”,让你在人生的每次博弈中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