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历史,正是五四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一面镜子。本书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在这一百年来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进行了一番追根溯源的探索。全书以时间为序,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相结合,旨在阐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过程、历史作用,总结历史经
本导论甚至提出了“一部称之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终完成的著作并不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核心思想和概念不能视为自然形成的理论结果”的结论,这一点不能苟同,但书中提出的文献资料以及编辑方针,对于当前中国学界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新MEGA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文献价值。本导论的出版,无疑为当前的学术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配套学习辅导教材。教材与2023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篇章结构对应,各章统一设“学习目标”“问题引入”“重点提要”“解疑释惑”“素质拓展”“习题精选”六个栏目,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文字简练,突出辅学功能,注重引入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版、第二版)为主要文本依据,在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发展史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基础实质和逻辑架构,进而阐发以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正义观,并充分展现这一理论促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求的当代价值。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理论依据,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人民立场的来源、人民立场的发展历程、人民立场的特质,以及马克思在理论思辨中的人民立场和实践斗争中的人民立场,结合“马克思的遗志”进一步阐述了人民立场在世界历史中的实践。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兼具理论性
本书着重从理论研究方面阐述恩格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贡献,以使我们能够从中深刻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思想精华,以及创作和发展。本书为英文影印版。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毕生精力研究创作的划时代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固理论基础。当今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仍有重要意义。《资本论》全书三卷共两千多页,为帮助初学的读者理解全书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要点,林兆木同志在长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
本书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马恩的文学批评实践出发,建构“生产性文学批评”这一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形成的新型理论范式。“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马克思所说“艺术生产”主要是指创作活动而与阅读和批评无涉,但其文学批评实践却显示了强大的生产性。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在理论建构与其批评实践之间存在的这一悖反形成了巨大的
本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通过文本解读,作者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思想:一是概述了该思想的现实背景、来源、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二是从主要表现、制度辨析、价值旨向三个维度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有利影响的分析;三是从现象揭露、原因揭示、价值批判三个维度归纳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在现实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无疑有积极意义。劳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过程,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使人成为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文明。劳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劳动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劳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