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场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金融数字化与法治的交互关系以及金融数字化与法律跨界融合和创新问题。一方面,法律依然是调整金融关系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以智能算法和区块链智能合约代码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替代法律的现象已经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得到体现和应用。金融数字化及其与法律
布莱恩·莱特是美国法律现实主义的杰出哲学阐述者,也是法理学议题自然主义转向的核心人物。《自然化法学》汇集了莱特在此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作品,并补充了他为此书专门撰写的长篇导言与两篇后记,是莱特在法理学领域得到公认的代表作。本文集涵盖了一般法理学、司法裁判、法律现实主义、奎因自然主义哲学、法律与道德客观性
《八闽廉箴备要》是系统全面整理福建历代先贤廉洁箴言的书籍,上迄唐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文士风采、文献整理、文本叙述、文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多重维度,梳理了福建廉洁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勾勒了福建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传统。本书以廉明志、以文化人、以史为鉴,以文脉激活廉脉,是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福建地域特征传统廉洁
政体的崩溃是影响重大的政治事件。本书试图系统性地解释民主为何会崩溃这一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现有文献大多从从阶级斗争和不平等、经济落后及不稳定、结构性社会分裂、政治制度缺陷、政治精英行为与选择,以及国际因素等几种理论路径来解释民主崩溃。但是,现有理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存在不足,适用的时空范围也比较有限。作者试图在已有研究基
本书是作者陈越光长期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演讲实录,分为志业、视野、修为、思想、探索、对话六个篇章。其中不仅有他关于慈善目标宗旨的深入思考,他进行慈善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有他对慈善思想的理论阐述。读者从书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公益慈善工作者的赤诚之心。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当代欧洲汉学研究著作。作者将哲学、海外汉学、科技史学与跨文化学相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中国学,充分肯定中国为现代化奋斗的百年历程,解释中欧社会的互相影响与各种差异,重新阐释儒学的天下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等古老概念的历史意义、现代作用和未来价值。作者对中国继承传统文化、坚定走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道路给予
本书以票据法理论体系为论述线索,以《票据法》和相关的票据法规及规章为基本依据,以理论分析与规则适用为研究思路,突出票据法律、法规的适用,力求帮助、引导读者形成运用票据法理分析、解决具体票据纠纷的实践能力。全书分为十一章:前八章为总论,全面论述了票据法的核心理论问题;后三章为分论,具体展开以汇票为核心的汇票、支票和本票的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风险分配跻身社会运行的核心逻辑,亦成为反思社会的观察视角。在规范意义层面,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利益和负担。在此意义上,风险分配与利益分配(财富分配)相互呼应。传统法学基于权利与利益的视角,将法律制度视为一种权益分配机制。风险分配作为一种新颖视点,揭示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配置机理。从风险分配的视角出发,研究
本书基于比较法学的视角,以我国近年在公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议题为切入点,将中日两国在行政法与部分宪法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公法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质、行政法法源、行政组织机构、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诉讼制度及部门行政法等多个方面,旨在营造对公法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式进行重新审视的话语空间。作者力求既
区域国别学(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