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了37篇文章,是从作者发表的百余篇CSSCI论文中选出的,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发展的问题,并对科学史、中国历史上的科技人物、外国著名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论述等进行了阐述,角度和论点较为新颖。绝大多数收录的文章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科学技术哲学》等文摘全文转载、主体转载或论点摘编;9
自然界的语言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作者凯伦·巴克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自然界中人类听不到的悄悄话。例如:◎鲸鱼妈妈会用夹子音跟鲸鱼宝宝说话;◎大象可以跨越数千米互相传达位置信息、整顿象群队伍;◎小海龟会隔着蛋壳呼唤彼此、协调出生的时刻;◎兰花仅是听到虫子咀嚼叶片的录音,就会分泌出防御性化学物质
牛津科学传播学手册
本书重点提出并研究了“技术物”的概念,作者在本书中,试图将技术对象重新引入文化,停止它纯粹的工具异化,发现它所包含的人性价值,而哲学长期以来一直以所有权或使用关系的名义忽视这些价值。本书建议将属于技术的文化场所恢复为技术,并通过特别研究其起源的意义,赋予技术物一个本体论地位,以及审美对象或生物的本体论地位。本书主要从发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群山沙漠间,一场科学与思维的革命正在酝酿之中。这场科学运动的神经中枢是一个名为圣塔菲研究所的智库。聚集在这里的研究人员形形色色,既有梳着马尾辫的研究生,也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和菲利普·安德森,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探寻一种底层的
历史是神秘悠久的,也是光辉灿烂的。考古学家的辛勤工作使得许多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古迹重见天日,让我们为之惊叹。本书罗列了12个世界著名的自然博物馆,将每个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重点馆藏一一解析,资料来源权威,是一部质量较高的作品。书稿内容可以让小读者探秘博物馆的神奇,全方位了解地球上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动植物。让小读
本书为“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以奥登堡在新疆(1909—1910年)、敦煌(1914—1915年)两次考察为研究对象,根据中、俄文新材料,分七个章节,详细记述了奥登堡工作、生活经历以及新疆、敦煌考察始末,并对前人对奥登堡论述中存在的模糊、错误之处做了纠正和补充。全书论述客观、具体,重点突出了奥登堡两次考察的影响
《小故事大发明》是一套包含许多与发明创造有关的小故事的书,分春、夏、秋、冬四册。每天只需花5分钟,小朋友们就可以读完一个小故事,就像喝一杯有知识营养的牛奶那样。 在人类追逐智慧之光的漫长征程中,《小故事大发明》遴选了非常有趣、影响力非常大的发明创造故事,小至拉链、绣花针,大到原子弹、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