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反映新时代我国农村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具体实践的教材。第一至第三章围绕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及其现实表征等进行梳理;第四至第六章聚焦于农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预防、处置及善后恢复等三个主要环节展开阐释;第七、第八章关注农村应急管理框架体系建设;第九至第十一章对农村应急管理的实务问题展开阐述,包括农村应急管理
社会治理是学术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学概念。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社会学学者参与社会治理决策的重要领域以及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本书就是作者对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与探索。在全面梳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变迁的基础上,本书总结了中国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依托“新清河实验”深入探索了专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
《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研究》是清华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及所带领的国情研究院团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取得的**研究成果。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全书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总论开题,而后通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未有之变局、新型举国体制、绿色现代化、科技现代
本书是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就任10年上海市政协委员、5年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建言献策、尽责履职的经历、经验、研究成果及作品的汇编,内容涵盖了2008—2022年提交的上海政协、全国政协的提案及在2012年—2022年参政议政文章,以时间轴标注了他作为一个法律人参政议政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委员对社会、民生、政治、经济、科学等方
推进农村女性组织化发展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本书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实地调研,运用制度主义的话语体系来探讨中国农村女性组织化发展问题:对我国妇联组织发展的制度创新、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民间妇女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制度要件、农村女性参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影响因素、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度创新、农村留守妇女
化育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以化育为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形成了治化结合的社会治理范式,特别是把化育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式,达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境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文化滋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要求我们对传统化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
本书从唯物史观视域出发,在梳理社会形象存在论、价值论、认识论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形象的本质规定,揭示社会形象的特征、结构、功能以及生成机制,并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出发,指出社会形象是一定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折射,是人的主体本质力量自我占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本书内容可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形象定位、塑造、传播、建构提供理论支撑以及
为更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同志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不可阻挡的伟大进程》一书。本书从近代民族苦难、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与接二连三失败的严酷现实写起,全景展现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进程大趋势,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本书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六个方面用37篇文章进行深刻、全面、准确解读,具体包括总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本书根据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二十大报告,从15个方面全景式展示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的这十年,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战略部署。同时,力求既反映党和国家大事,也关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