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丛书”中的一本书。面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如何实现各方协同合作,共同防控、处置和应对,是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书坚持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从分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非协同现象”出发,运用当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协同治理理论
本书依然具有持续的学术影响力。本书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汉代文献,系统发现当时语境中的言论信息及其传播渠道,为读者和学界了解汉代的社会、政治、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本书本次修订工作将再现该书的学术魅力,针对这些年来读者、学者和专业书评指出的瑕疵作了一些技术性修正,同时对汉代谣言案例增加了更多的补充考察。本选题已通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谱系编制的背景、意义与方法;第二部分为序图,展示与残疾研究相关的我国地理、人口、社会经济因素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中国残疾分型谱系,从总计及分性别的角度,分别展示我国总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粗现患率与年龄标化现患率的分布状况
纵观历史,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清代云南地区改土归流更是影响巨大。其中,既有清王朝以汉制汉的经传,也有以土治土的纬略,更有流官土司互为掣肘的御术。这一段历史无论打上何种滤镜折射的烙印,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结果,即对于中华民族西南疆土底定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无论是从政治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基层治理的关键主体力量则是基层干部,提高基层治理成效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既是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鉴于此,很有必要就如何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做好基础性
本书关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时间维度,探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公共政策领域,时间是个什么样的因素?时间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何种内在关系?揭示时间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能够为深入理解公共政策制定带来哪些理论启示与实践意义?本书在理论分析框架内运用文献法与案例法来论证时间的三个分析维度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联与影响,包括时间观念与公共政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政府,一方面受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与经济腾飞的驱动,必须通过自我变革寻求与之匹配的治理体制,另一方面社会变迁进程中自下而上的多元诉求也将其推向一个须有效回应且须不断采取创新模式的治理场景之中。本书基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郑州、沈阳、西宁、无锡、扬州等十大城市实证调查,深挖国内各地的创新治理实践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学习政治协商工作相关法规,便于广大政协工作者更好学习政治协商工作相关法律知识,我们特编写了本书。本书依据政治协商工作相关法规内容,精选与政治协商工作联系最为紧密的10
本书采用定性访谈的研究方法,从媒介化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智能手机在当代城市家庭生活场景中的参与和嵌入,以及智能手机如何对家庭成员的互动沟通、家庭生活的组织和协调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被智能手机“媒介化”的家庭关系是一种“中介化的亲密”关系。这种“中介化的亲密”关系的本质是家庭成员在互动交往中,利用智能手机在个体性与
本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立足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传统和具体国情,探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阐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阐释重点领域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