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青少年科普类图文读物。本书选取了历史上40个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经典科学实验,从问题的产生到实验解决过程,从距离的丈量到引力场的发现,帮助孩子探究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拓展、深化,多角度生动展现科学发展的历程;同时,本书还介绍了科学思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起源和世界的由来
《科考队的24小时》是一套适合610岁孩子阅读的充满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科普漫画书。主人公薇薇安是一名在南极科考站工作的机械师,本书通过介绍薇薇安一天的生活,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南极科考队的团队组合、科研工作、饮食、娱乐等日常生活状态。科普知识都渗透在生活场景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到知识。
复杂性研究是当今学界和业界共同面对的课题,各类方法和路径不一而足。笔者基于多年的工程实践,从分析世界的复杂性本源入手,针对基于控制逻辑的系统设计遇到的不确定等时代挑战,借鉴自然界适者生存的启示,介绍了工程系统有机适应性理论和V++三层规则模型、适应性规则引擎产生的过程,并在试验数据的支持下,验证了提出的以适应性为目标、
本书按照领域划分为智慧海洋、未来食品、空天科技、仿生工程、科技考古五章。每章涵盖三个内容板块:交叉前沿方向、文献计量分析和发展速览。其中,交叉前沿方向部分呈现了此领域最具潜力和布局价值的十大交叉前沿方向,并对每个方向的技术内涵、发展现状、实现瓶颈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描述;文献计量分析部分针对每个交叉前沿方向,通过主题检索S
本书是一部专著性的学科基本教材。第2版虽然17年来一直还在重印发行,但一些内容已比较陈旧,有许多变化和进展急需添加进去。第3版立意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在内容上做必要增删,尽力反映这些年来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巨大变化,吸纳日新月异的学术成果。全书涉及的问题有: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科学活动与科技结构、科学技术与自然
南宋在北宋科技成就的基础上虽然又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南宋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高峰逐渐向低落转折的特殊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南宋科技思想的发展以深刻影响。本书以典型人物为骨架,力求观照南宋科技思想中的人文情怀,并且通过对吕本中、陈旉、陈言、范成大、朱熹、秦九韶、杨辉等诸多科技人
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对科学本身的理解,即科学观的人文化。杜威从科学的实在论、知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论证了人性品质和文化要素对科学实践的影响,力图将科学观人文化。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在杜威对科学的社会文化价值的理解,即杜威倡导利用科学对社会文化进行改造,提出了以科学改造社会文化的纲领。杜威的科学
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将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强化科普理论研究,促进跨界交流,推动融合发展,加强舆论引导,集智汇力,建言献策,服务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于2022年9月29日召开,论坛主题为“融合赋能变革转型
本书围绕科幻小说《三体》世界观展开,介绍了小说中涉及的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讨论了科学哲学问题,同时加入了作者在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本书包括6个章节和附录。前3章从物理学的角度介绍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进展、多种星际旅行技术的可能性、不同的空间维度的规律等,第4章讲解了信息科学中简单的计算机原理和半导体知识
博物学,标识着一种认知传统,也提示着一种生存方式。在人类个体与大自然之间,古老的博物学扮演着现代自然科学不可替代的“具身”实践角色。何谓博物,它与naturalhistory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复兴博物学文化?刘华杰教授通过为诸多中外博物类图书撰写序言和评论,阐发他对上述问题的多年思考。在此过程中,他的观点也发生了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