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书共分为十四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价值目标及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分析梳理,从而对这些价值观的当
乡村治理一直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乡村社会整体上呈现出严重的地区非均衡性与内部非均衡性特征,是不平衡与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村庄组织成为一些研究和实践中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重要出路。 本书综合考察了村庄中的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与路径。全书共包括五
本书稿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其一,对消费合宜性概念进行理论分析,着力于对“消费合宜性”的理论渊源、评价尺度进行学理探析,在此基础上界定消费合宜性的现代价值内涵。其二,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梳理和诠释。以新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历史使命为前提,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历史梳理和科学辨正。其三,消费合宜性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关系辨析。以唯
本书在第一章绪论部分阐释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从第二章开始,对国内外既有研究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并阐述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本研究可能的边际创新点。在此基础上,梳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阐释基础理论且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探析转移支付、地方治理回应与居民福祉之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日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书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7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此书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基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战略,系统展示了中国之制,提出大
中国式民主及其法治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一次全会的形式,对我国国家制度进行系统总结和擘画,这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本书由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同志任主编,统筹协调。孙正聿教授、邴正教授、周光辉教授等12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撰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善治之城:党领导社会建设体制创新》是通过近三年跟踪调研,对成都市的创新实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遵循着基本理论逻辑进行研究后形成的。成都市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在社会建设体制创新中、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实行的重要举措,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发展规律的,是新时代党领导社会建设体制创新和方式变革的地方实践,是构建人民
在这本经过缜密思考的呈现诸个体与政府如何求助于低概率,高风险的“最差情形”的著作中,桑斯坦教授提供了一种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对偏执过火与漠不关心这两种极端态度进行平衡。在本书讨论的范围被限定于对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之风险的潜在答案之中的同时,它同样讨论了一系列包括从臭氧层减耗到禽流感的灾难,并就社会如何以及何时可能回应“最
本书聚焦于影响我国当代府际关系的政治制度及其在运行中对地方府际互动利益维度(包括利益划一、利益表达与利益重组)的影响。具体探讨的研究问题包括:(一)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如何协调,参与协调的制度和机制有哪些;(二)这些制度和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主要发挥了哪些功能;(三)影响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因素有哪些。 本书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