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简明教程(第4版)/高等学校教材》是在对“工程图学”的本质及教育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着眼于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编者王成刚、赵奇平、崔汉国多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编写而成的。它由教程、习题集和MCAI课件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工程图基本知识、投影理论基础、组合体、轴测图
《材料概论(双语教学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规划教材》以国外著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和综述性论文为基础,以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应用”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有关部门内容。每一章由若干小节组成,每节又分为基本课文和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材料的组织形貌、结构及其测试分析,主要包括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粒度及结构等的分析测试;第二章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分析,主要包括硬度、拉伸、压缩、疲劳、磨损、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及界面结合强度等的测定;第三章为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测试分析,主要包括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的测定;第四章为材料的物理
艾春安、李剑、刘瑜、尼涛著的《多层结构超声检测理论与技术》内容涉及多层粘接结构超声传播理论、检测方法、缺陷识别与定征、成像技术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应用实例。系统介绍了多层结构的超声传播模型建模方法,粘接强度超声斜入射检测技术,超声Lamb波检测基本理论,基于能量泄漏的Lamb波缺陷检测方法,声-超声检测的基本概念
张明习编著的《超材料概论(精)》重点介绍了超材料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及应用进展,详细阐述了左手材料、电磁超材料、太赫兹波段超材料、光学超材料的基本概念、设计理论、性能机理、计算仿真、制造工艺、试验验证与应用领域等内容,涵盖了超材料设计的多种电磁理论机理和计算分析手段,为超材料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另外,
于灵敏编著的《一维ZnO纳米线及其气敏特性》以一维ZnO纳米线的气敏特性为基础,系统地分析ZnO的基本性质、ZnO纳米线的制备工艺、ZnO纳米线的生长机制、ZnO纳米线的内部掺杂、表面修饰与气敏性能的关系、ZnO纳米线与有机导电聚合物的复合与气敏性能的关系,将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特性应用于ZnO纳米线对混合气体中气体种类
崔书华、胡绍林、柴敏编著的这本《光学跟踪测量数据处理》以航天工程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光学跟踪测量原理、数据获取、误差分析与处理、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估、箭体漂移与姿态确定、目标弹道确定与精度估计等相关技术。全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光学跟踪测量有关内容;第2章介绍了光学跟踪测量设备;第3章介绍了事后光测数据获取技术;第4章介
《工程力学(高职高专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是依据教育部最新制订的高职高专教育近机械类专业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6章。第1篇“静力学”部分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第2篇“材料力学”部分内容包括: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梁的平面弯曲内力,梁的平面
《人体工程学》是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诞生、发展脉络来讲述设计中对于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概述、研究方法、人体尺寸参数的运用和生理、心理系统对人的行为影响,并以大量实例来说明人体工程学在人机界面、工业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章多有大量图表,使本书内容更为丰富、直观、易读、易懂。在
席生岐主编的《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指导书(第2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为配合理工类非材料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基础”课程的课内教学实验所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内容包括两节预备知识,3个实验和主要相关设备的操作规程,部分钢铁材料的金相图谱以及数码金相显微镜中数字图像与处理知识,工程材料的成分分析与力学性能测试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