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华工”,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英、法、俄协约国阵营提供劳力服务的中国劳工。本书只涉及一战“西线”华工,是指受法、英两大帝国的招募被运赴西欧战地或其后方基地,为法、英军队及其战时经济机器提供劳役的总共约17万中国劳工,时间跨度长达6年,自1916年起至1922年4月最后一批华工回国为止。 但对于这批人的研究,史料
当前,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为了提高信访事项办理质效,解决信访事项终而不结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信访终结制度进行研究,为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本文认为应该从凝聚社会共识、坚持法治引领、科学精准认定、实行教惩结合和注重双向规范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信访信用管理。
《妇女性别研究(2021年卷总第8卷)》共推出17篇文章,围绕农村女性与乡村治理、生育政策与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妇女事业发展与政治、性别研究与地域文化、妇女权益保障与法律体系等问题,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突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优势,兼具学术性和现实性,理论反思和
本研究报告是作者主持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市场经济体制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因素与驱动机制、政府职能转变绩效的实际测评及影响机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浙江实践与优化路径、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策略建构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考察与实证研究。包括: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社会热点解读系列图书,至今已面世八部,广大读者一直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出版社延续其直指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继续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九)》,对一年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做出反应,其中涵盖了经济、科技、教育、医疗、文娱等领域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该教材2021年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6章(含前言与结束语),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第三部
在传统认知中,明朝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平民基本没有政治话语权,只能保持臣服的姿态。本书借由对生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挑战了这一偏见在明朝专制集权的土壤中,生长着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而生祠,正是平民获得政治话语权的工具。 与天子受命于天相对应,作者将这一模式称为小天命,
本书将宏观与微观结合,利用传世文献与佛教造像记、碑铭墓志、竹简等,在国家制度的背景下,对北朝时期乡村社会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察,涉及村落的性质、时空分布状况、宗族的含义、三长的地位、乡里与村民空间认同、市的多重意义、民众的国家观念与国家认同、朝廷视野中的民众,等等,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丰富的北朝基层社会图景。增补的
南京市政协以征编出版《活页》的方式,拓展了文史资料征编的形式和内容,取得了丰硕成果。本辑记述了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以及统战相关的历史和人物经历。这些珍贵史料有*于读者从中了解一些历史往事的来龙去脉,以体现“记述一个人,团结一片人”,“记述一代人,影响几代人”的文史资料价值,从而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
本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政协、政策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对外开放、一国两制等方面,收录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介绍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运用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展现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历史轨迹,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