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从“自然史”与“人类史”相互渗透、人类生存中“自然生命”与“文化特质”交融的视角出发,考察人性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发生机制,并围绕自然和文化的统一性阐释人性的存在论根基。在学术传承上,书稿关于人性的探讨从马克思与达尔文思想交汇处展开,进一步阐明本书的目标:经由马克思和达尔文思想的贯通,不排斥科学也不迷信科学、不否认
家风不仅能够促进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而且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社会基础,对党风、政风、民风和世风的向上向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风正,则党风正,政风端,则民风淳,世风清。本书主要从中国传统家风的历史根基、历史演进、核心内容以及传统家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面入手,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建设
全书作者为静升王氏的二十三世裔孙,从王家大院的建筑布局谈起,讲述静升王氏的治家之道和历史轶事。全书分景区小叙、庭院深深、重谱亲族、尊祖思源、耕读传家、广设生理、公议族规、赡祖护户、族产族田、善行义举、官德巍巍、艺文碑记、见存圣旨等篇章。
本书为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专著。作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汉代汉代的情与礼、法的关系。汉代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时期,制度层面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引礼入法,或称作引礼入律,这是霸王道杂之的具体体现,引礼入法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标志性事件,充分展现了情感如何从感性冲动付诸到理性实践,以及法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是如何被道德化的情感所
治疗无望时,是否有权选择安乐死?医疗资源短缺时,应该优先救治谁?患有先天重疾的婴儿是否应该生下来?如何正确看待代孕?你愿意捐献器官吗?……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而出现的对生命伦理的拷问,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拷问,是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拷问。作者在书中针对十二个生命伦理难题,介绍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
本书为车浩教授的随笔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法理辨析,展示刑法思维之美。每个故事都隐含着一些关乎正义的争议。本书不是研究如何制定良法,而是探索如何善用法律,才能不让正义的期待落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提出了关于正义的疑问,但答案并没有盘旋于理念天穹的抽象思辨,要寻找它们,需要俯身进入到平凡的生活和具体的条文。貌似中性无感
本书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作者糅合儒家的中庸与安贫乐道、道家的无为与重生轻物、释家的出世与空寂幻灭等思想观念,融入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同时又反映时代的发展潮流、迎合民众的审美需要,把传统的道德规范推广为民众的生活准则,向人们提供了一套修身养性、涉世待人的经验和方法。本书以光绪十三年扬州藏经禅院重
本书作者将希腊神话、女性心理学、荣格分析心理学和女性主义融为一体,用阿尔忒弥斯、雅典娜、赫斯提亚、赫拉、德墨武尔、珀耳塞福涅、阿佛洛狄忒这七个女神原型描述女性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
本书内容详实:共9个版块。突出强调“家庭助廉是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推进方式”,分章论述“崇尚恪守本分家风,助力克己奉公”“坚守清白干净家风,助力崇廉拒腐”“秉持勤俭节约家风,助力尚俭戒奢”“谨守淡泊名利家风,助力甘于奉献”“弘扬清廉本色家风,助力廉洁从政”“牢记爱民亲民家风,助力廉洁用权”“涵养志存高远家风,助力廉
《菜根谭》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问世的一部奇书。书名意为一个人能够咬得菜根,方得百事可做。即只有心性修养淡定,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才能抵挡物质欲望的诱惑,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书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智慧、道家的无为智慧、佛家的超越智慧,给现代人展示了一幅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图景:在美丽宁静祥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