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民粹派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而这个问题同俄国革命的前途和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密切关联。自由主义民粹派代表丹尼尔逊等人宣称,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并不具备基础,其产生纯粹是人为措施的结果。民粹派认为俄国可以避开资本主义,通过农村公社达到“社会主义”。这个结论势
1926年,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创办了一份机关理论刊物《马克思主义年鉴》。梁赞诺夫在《年鉴》第I卷的序言中指明了《年鉴》的出版意义:“将有助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两位创始人的理论遗产和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推动并致力于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和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
《心灵与形式》是卢卡奇早期最重要的成名作,是西方文化哲学的经典学术名著之一。该著作主要由11篇随笔组成。《心灵与形式》是20世纪文艺理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反映青年卢卡奇在走向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这部著作深受康德主义和黑格尔思想影响,也受到狄尔泰人生哲学的影响,不过卢卡奇的研究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本书立足马克思原著的主要文本,以人民主体为线索,探求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轨迹和内在建构,对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书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整体研究法,马克思对人民主体思想没有系统的理论阐释,只是散见于马
《〈实践论〉〈矛盾论〉研读》系我社“毛泽东经典著作研读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实践论》《矛盾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露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本书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先明确自我革命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理论,明晰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与自我革命研究的内在联系,确定马克思主义人学可以为自我革命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理论借鉴与现实依据;第二章明晰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自我革命的一般规定,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主要特征、价值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22)》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是马克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第八个年度报告。该报告从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专论和研究进展,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七个二级学科学术发展,论述了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情况。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设置不同于初、高中的政治课程。高校思政课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加强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阐释,聚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误区、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遭遇的真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基础上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系列的一部。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版通释、《政治经济学批判》俄文版鲁缅采夫译本考释、考证、影响、结语、后记等几部分构成,旨在考证《政治经济学批判》俄文版鲁缅采夫译本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考证研究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考证研究的意义以及思路方法
“两个必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留给我们的重要理论遗产,也是重要的行动指南。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入手,关注国内外相关成果或思想因素,从实践思维方式入思,从社会有机体论域对“两个必然”理论展开纵向和横向的研究。着眼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到“两个必然”理论,又从“两个必然”理论到“两个决不会”理论,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