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令人兴奋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你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国家则在历史上已知☆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王朝的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
本书是研究古代晚期(4-6世纪)历史的前沿性著作。作者伊恩??伍德对关于古代晚期西部罗马逐渐衰亡的代表性观点,逐一进行了评判,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解说。书中详尽分析了教会的兴起对人力资源、政治结构、文化生活,特别是对土地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基督教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实践了方法论上的创新。此外,作者还对欧洲早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曾经繁荣昌盛、如今灭亡已久的国家。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占据水陆交通的要津,也因此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但是较少被人注意的是,拜占庭帝国还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化从拜占庭向外传播,深深影响了西欧、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并由此塑造了世界。作者以文化传播者的个
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文化,我们作为东方民族的一员,实怀有可以为此做出巨大贡献之利器。置身欧美,广泛弘扬禅宗期间,禅学大家铃木大拙准确洞悉西方思想的局限,深刻体会东方智慧于世界文化中的缺位,重新发扬东方精神成为当务之急。本书收录了铃木大拙晚年执笔的14篇随笔,从东西方思维的本质性差异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东方禅学思想的幽玄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
本书从历史和社会组织、社会和日常生活、神话与信仰、文化遗产四个篇章讲述了古代日本的发生发展。本书采用图解的形式,用精彩的说明性绘画、图示和简明的语言,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各个家族和时代,包括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所属位置,在文化、艺术、宗教、建筑、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介绍了当地各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牛津历史著作史”丛书的第二卷,时间跨度为400-1400年,地域范围涵盖了远东的中国、韩国、南亚、日本,向西包括印度、伊斯兰、拜占庭,以及西欧。本卷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按时间和国别(地域)展开,论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史书”的由来和“历史编纂”的特点。对读本书各章节,可展开对各个国家地区的史书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后
《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主要叙述了公元1800—1945年间全球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采取了将西欧作为“震中”逐步向外波及的叙述方式,目标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史学思想发展的谱系和画面。本书的前两编讨论了欧洲史学的发展轨迹,从19世纪历史学在欧洲的诞生开始着手逐一细致地梳理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
本书系《牛津历史书写史》丛书的第三卷(也是丛书中第四本正式出版发行的单卷),弥合了前两卷(涵盖古代和通常被称为“中世纪”的历史阶段,当然后者对于南亚和伊斯兰教文明而言略有问题)与第四、五卷之间的鸿沟,后者主要涉及现当代阶段。本书包括的大约四个世纪,涵盖了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包括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
《牛津历史著作史》是一套五卷本的,由众多世界一流学者合作编撰的史学巨著,以编年的体例,全方位地叙述评论了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著作撰写、流传的历史。本卷(第五卷:1945年至今)论述了1945年以来历史著作涉及的各个理论问题、各专题史(世界历史、全球经济史、性别史、环境史、科技史等),各国家-地区史,特别关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