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幽默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勾勒一幅恢弘壮阔的科技发展画卷,让你不仅能轻松学到电磁波、熵、区块链等奇妙的科学知识,更能探索科技发展的传奇历程,读懂科技的过去与未来,纵览人类的智慧与灵感,了解科技如何由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更迭而来,又如何改变我们今时今日的生活,见证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个重要节点与精彩瞬间。
本书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发展道路及普遍规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包括我是谁、生命是什么、动物世界的逻辑、人类种群的迁徙与角逐、文明的目的地、什么是社会、谁在构建世界、地球之上等内容。本书带领读者从对自我的认识开始,然后上升到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上升到对世界、对宇宙的
本书以150幅高清照片、6篇科普短文记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极地科考行动——“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MOSAiC”行动耗资1.4亿欧元,动用7艘破冰船,共有20个国家、442名科学家参与其中,历时389天,随冰漂流3400公里,获得1000多个冰层样本,首次回收一套完整的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标,永
《2020研究前沿及分析解读》以大数据和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被引分析方法为基础,基于科睿唯安的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数据库中的11.626个研究前沿,首先,遴选出2020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十一大学科领域排名靠前的11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重点选择一些研究前沿进行了详细的分
当代科技创新创业面临着伪创新、边界冲突等风险,但目前实践层面上的应对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本书通过追踪从科学到技性科学的社会化过程,对库恩之后的划界理论进行了历史梳理与逻辑重构,并从中概括出当代科学划界研究的哲学转向,即从寻求普遍性的逻辑辩护,走向追踪可接受性的划界活动。从技性科学的划界工作出发,一方面我们能够微观
本书旨在对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对秦汉时期诸多科技名著本身所蕴含思想的剖析和解读,重点探讨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总体状况,试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时期科技史的发展学术脉络,并对秦汉时期科技思想辉煌发展历史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此外,本书还对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历史的总体状况进行研究,着重考察儒家和道家与科学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明清之际卷》通过对明清之际的科技发展进行全面考察,重点探讨这一时期中西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状况,试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时期科技史的发展学术脉络,并对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结构和转向进行了新的学术审视和反思。此外,《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明清之际卷》还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
北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高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思想家,既有像沈括那样的百科《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北宋卷》式科学家,也有像唐慎微那样学问技艺各有专长的科学家。尤其是随着新儒学的兴起,“自然之学”已经成为众多士大夫追求的知识目标,由此催生了北宋盛极一时的“求理”思潮。《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北宋
先秦是中国学术的原典时代,也是科学创新最活跃的时代,故先秦诸子的著作有“一字千金”之美誉。无论是道家、儒家,还是墨家、法家,抑或名家和阴阳纵横家,他们提出的许多科学命题和思想观点,直到今天都还在激发人们的创造灵感,启迪人们的科学思维。《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先秦卷》择要发掘和阐释了先秦诸子学说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亨利·沃尔特·贝茨和理查德·斯普鲁斯是一个半世纪之前探索亚马孙丛林的三名年轻的英国博物学家。他们每个人都探索了这条未知的河,经历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冒险时刻:面临过可怕的急流和谋杀的威胁;遇见过偏远的土著居民;也遭受过船舶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