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汪丁丁教授2021年出版的《情理与正义》的姐妹篇,内容同样出自他为北大国发院开设的EMBA课程,但完全不重叠。西方学者阐述的演化伦理学始终难以摆脱哲学的规范视角,而作者更愿意在科学的实证视角下阐述演化伦理学,故而,在浏览了西方文献之后,决定编写一部新的演化伦理学。在一贯的跨学科视角下,本书首先讲述地球的演化史与生
以实践理性为基盘的伦理学承载着实现人的美好生活的特殊使命,而这种使命的完成有赖于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当社会的公共性层层叠加而又充满不确定的卷入感时,伦理学与公共事务就会天然联姻与自然糅合。《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11卷)》以伦理学与公共事务为学科论域,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西方政治伦理学研究”“中国传统伦理问题研究
本书是为投身于科技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编写的方法论丛书的一种。语言简洁明晰,清新优美,可读性强,是学习科学方法的优良入门读物。 科学和技术工作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如实反应客观对象,并取得满足实际需求的改进实非易事。做研究需要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足够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仰赖科学方法和创造方法的训练。本书择要介绍了人类对创造问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另一方面让中职学生通过素养教育深刻体会到核心素养的内涵,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提升就业能力。
本书分为“名人家风”“世族家风”“现代家风”三个版块。其中,“名人家风”版块主要回溯革命先烈、时代楷模的家风故事;“世族家风”版块主要挖掘各地世家大族传承至今的家风“密码”;“现代家风”版块主要呈现历年各级评选出的“最美家庭”等荣誉家庭中最具代表性的好家风。
该书共分二十三个部分。涉及读书、修养、人性、友情、生活、人生、意识、智慧、生命、处事、景观、诗文、起居、随笔等。作者从自己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思考出发,总结了几十年对人生、对事业、对风土人情的观察思考,以敏锐平实的笔触和独特的形式,处处传递了真情实感,自然坦诚,是一本独立思考的人生哲理书。
《职业道德与法治学习辅导与训练》一书,是从提升中等职业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入手,摒弃其他同类学习资料缺乏系统性、可读性的弊端,以联系实际的细腻严谨笔触,为培育广大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职业道德与法治”能力之树提供沃土,以权威详尽的学习资料引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生逐课系统地学习,从而抵达学会掌握的彼岸。本书的教学辅导资料,
本书是劳动教育课程教材。全书拱六章,从工匠精神内涵以及传承出发,通过从古到今大量能工巧匠的匠心之作、工匠人物等案例故事,追溯工匠精神的起源,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课程导入”对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进行论述,最后落实到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思考”“实训活动”栏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引导学生从精神状态、品质追求、自
本丛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伦理研究”(15ZDB014)、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作者团队经年不辍,通过对中国乡村伦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文献爬梳、持续下沉的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在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典型案例基础上,揭示中国乡村伦理的体系结构、整体面貌,回答中国乡村伦理生成、基础、演进及任务;研究乡村家
本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共分6章,35万字。战国秦汉以后“忠君”几乎遮蔽了忠德的其他含义,成为古代社会的首要道德规范,但忠于社稷的爱国主义、尽忠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忠”等人际交往中的忠诚义务、忠信原则和忠恕之道始终在社会广泛流传,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旨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