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总结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礼赞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世纪飞跃,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消除贫困的伟大成就。全书共分为12章,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对外开放等多个维度,对我们党的百年征程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和成就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总结,并对开启
两位曾经在中国工作的法国人亲身体验中国经济腾飞历程,作者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中国所走的道路以及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更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社会、文化、制度等各个关键要素,以外国人的视角,跨越千年,洞察分析,从古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探索中国走向繁荣兴盛的内在逻辑。为读者生动、客观讲述了中国走向复兴的真实故事。全分为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尖锐问题之一,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同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相生。随着学界对于贫困认识的不断深化,贫困的概念得到了重塑,贫困研究的内容因而得以从以收入为核心的单维贫困扩展为以福利为核心的多维贫困。本书重点梳理了贫困认知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概况,回顾了中国贫困认知的现实情境。通过分析广东省2017和2018年
本书历史地再现了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的图景。从时间纵向发展过程来看,伴随土地革命和中央苏区的成长,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呈现曲折发展的初起、深入和坚持三个阶段。通过对农民阶级、工商阶层和劳动妇女三个群体的历史考察,详实呈现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的分群分层策略。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在军事、经济和苏区政府工作领域的协调配合,有效推进了苏维埃革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省制是地方行政区划中一级的行政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国民政府时期的省制始自1925年7月的广东省政府建立,直至1949年结束。这是省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省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省制研究是系统厘清和完整记录民国时期地方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本书以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婚姻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文献史料、青铜器铭文、简牍和考古资料,并对史料进行细致考证和辨析的基础上,以女性研究和历史政治地理的视角,从女性和婚姻角度对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态、族群和文化交融、地缘政治以及区域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本书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和理论审视性别
中国现存的性别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问题,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性别不平等意识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残留对现代社会的持续影响。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通过研究先秦意识形态对女性气质的设定,来探索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女性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本书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中国乡村调查系列报告研究,基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社会实践》调研团在陕西省吴堡县辛庄村深度调研的基础,以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为范式,以辛庄村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国乡村的变迁脉络,就家庭、亲属关系、财产与继承、乡村治理结构、乡村生活方式、农村产业结构、非农
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贵州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受贵州省社科联委托,我们撰写《贵州缩影》一书,按照五位一体布局的要求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学术研究的视角,向学术界、实际工作部门展示党的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概论》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吸纳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是一个涵盖极广的课题,凝结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智慧。本书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