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创新、社区协调、社区绿色、社区开放和社区共享方面来设计相关的指数,对新时代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行监测,作为持续改善社区民生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建构社区民生发展指数,系统性监测社区民生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态势,以期有效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改善基层民生状况。
本书借鉴断代史的写法,采取“横切”方式,根据中国宏观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特点,将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制度的发展概括性地划分为恢复重建、活跃探索、稳定发展、创新推进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深入的描述与分析。全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历史考察为主,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努力阐述人大制度内涵与阶段性特点,力争从政治制
与政府部门自评估和自上而下的内部评估相比,第三方评估被认为在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第三方评估提供的证据,被认为是强化政府循证决策与管理的关键依据,有利于政府学习和绩效改进。本书对第三方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理论、案例和政策三个方面切入研究问题。本书提出了崭新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为研究第
基本公共服务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本书以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流动特征为线索,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中的供需矛盾及其成因解释,并提出政策调整的思路建议。内容包括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发展演进的梳理,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的总体状况分析,基于典型地区案例研究深入考察阐述现
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自觉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在梳理中西思想文化史、进行深度学理辨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何为美好生活的公共理解。基于新时代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描述了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诉求。结合时代大背景和当前发展阶段的实际,探讨了制约美好生活实现的诸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是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
本书立足于文物考古材料,同时结合汉藏文文献材料,从文物考古视角对明朝经略西藏主题进行综合研究,主要涉及明朝治藏的政治与宗教策略、物质文化策略、思想观念策略以及内政与外交中的相关治藏举措等内容。本书将明朝的上述治藏策略概括为“以文治边”策略,即主要通过制度、物质及思想观念等“文化”策略来影响和牵引西藏形成对明朝的认同和归
本书从代际视角和城乡视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核心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和婚姻质量。该书在对以往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从择偶模式、婚姻模式、生育模式以及性生活模式四个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的理论模型,并对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从传统到现代的婚育模式
本书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在实践中探索“一建·六体系·六能力”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昆明模式”,走出了一条新时代边疆地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的新路。第二,通过“逻辑化”归集、“标准化”建构,进而运用大数据方法计算昆明市域46个指标以及县域16个指标的社会治理指数得分,进而研判
本文建构了女儿养老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对女儿养老做出类型学划分,然后,运用家庭策略的视角对三种类型的女儿养老模式的机制进行分析。在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数据统计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女儿养老的不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建构女儿养老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次基础之上,提出养老模式变迁的性别视角,即经历了儿子养老到女儿参与养老到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