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申论写作和专业硕士写作两部分,共4篇12章。第一篇为写作精讲概论;第二篇申论考试能力培养;第三篇专业硕士写作能力培养;第四篇为申论考试和专业硕士考试真题详解。本书从提高应试者的能力入手,编写中遵循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捕捉考点、重点突出、紧贴考试大纲的原则,内容全面,针对性强,点拨准确,真题讲解详细。
《历史的镜像》是一部汇编作品,内含61篇作者曾经发表过的文章,讲述了中国古代廉吏断案的61个真实历史事例。作者在讲述故事中,谈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这些深藏于中华典籍中的古代廉吏断案故事个个都很经典,而且富含哲理,启人心智,又影响久远,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司法与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往往是超越时代的。时至今
本书收录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也是陈寅恪先生的史学代表作。两书均撰写于抗战之时,亦为忧患之书。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后书是前书的姊妹篇,极为精辟地论述了唐朝统治阶级的氏族升降、党派分野、内政外交等专题。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书之中。
本书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提升我国基层乡村治理绩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基层民主技术创新,通过研究乡村治理中民主技术创新的价值维度以及对乡村治理绩效各因素与民主技术创新之间相互关系,构建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民主技术创新视域下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理论范式。并且选取浙江省三地市11个村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转型期也是历史与现代、中国和世界的各种文化交织、碰撞期,生活的变化面临着文化的选择问题。本书稿力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和文化变迁,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构成和价值选择进行分析,提出当代中国文化选择的标准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则
本书与以往关于治理现代化的论著不同,不是以西方的治理现代化理论多元多中心主义作为理论论证的工具,而是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研究起点,探讨在此基础上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治理现代化基础和前提,提升制度执行力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而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绩效的执行者和人才队伍是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系列丛书插图版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践与发展》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纵览世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总结、梳理马克思的一生,图文并茂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式,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
在百年大党的发展历程中,千百万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家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本书稿收录百年的家书资料,分为为了民族的解放(1921—1949);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1949—1978);永远听党话,跟党走(1978—2020)三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党史上的各
通过浏览我国众多政府门户网站发现,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存在并存和交叉的现象,二者含义模糊不清,在实践中给人们信息的获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基于此,笔者从政务公开的演变、发展及两者的内涵,以及从公开性质、理论基础和内容范围的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希望在实践中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更好地推动政府透明度进程。
本书尝试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人的角度去探究命题思维,针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测查对象、考试类型,分析命题的意图,系统总结了题目的类型、特点。本书可帮助考生把握解答题目的思维,按照各模块题目的具体特点,学习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备考。本书共4册。第一册为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第二册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