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村经济》的姊妹篇,《禄村农田》是费孝通魁阁时期的学术代表作,作者将研究焦点由东南沿海转移到云南内地乡村,探寻在现代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迁。 作者用类型比较方法,将江村与禄村分别作为深受现代工商业影响和基本以农业为主的不同农村社区的代表,考察农民如何以土地为生,分析其土地所有权、传
《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是在雷锋去世后整理的。雷锋只走过短短22年历程,但他的思考、他的追求都被他用诚挚的心写进了日记。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却留下了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平实朴素而简练生动的语言,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的修辞,极富感染力。
《中国士绅》由七篇专论组成,取材于费孝通1947—1948年发表在国内报纸上的文章;1948年秋,他向美国社会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夫人玛格丽特口述了这些文章的大致内容,雷德菲尔德夫人经过精心编辑后于1953年将其出版。书中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费孝通40年代中后期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尤其聚焦于士绅阶层在中国传统
制度自信与制度之治
本书分别就晚清与民国时期山西儒家文化的递嬗流衍、外来文化与山西儒家文化的融合、近代山西的儒商、学术界与儒家文化、民国时期晋省当局在社会治理中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运用、近代山西的社会运动与儒家文化等专题进行考察,同时采用思想文化史和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与方法,探寻儒家文化在近代山西社会治理中的发展节律,由此管窥传统文化与近现代中
本研究围绕“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化和供给碎片化之间的矛盾与公共治理的整体性和服务一体化发展趋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实地调查对我国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差异化、供给实践的碎片化和整合路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在医养结合服务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产生背景-供需实践-碎片化问题-整合治理”的研究思路,以期在整合运用各方面资源的前提
本书从探索、拓展、塑形、铸魂四部分,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到新时期新阶段再到新时代的培育和践行历程,展现了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面貌。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问题破题,将历史视野与实践视野相结合,一方面从历史着眼把握时代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从现实入手提出应对时代化的策略和方案。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序言及结束语为主,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理论问题,具体包括时代化的对象、内容、衡判、取向等;第二部分以一、二、三章为主,从马克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地方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共福利改善的关键性基础要素,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来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区域经济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共分为十章,以制度演化为视角,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建立了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动态演化机制,分析了供给制度演化过程中的历时关联
本书通过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把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