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于光绪五年(1879)设局修纂,光绪十二年(1886)成书,计一百三十卷。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记叙了顺天府的水道、水利情况,沿革、官守等都从周代一直记载到清末,是晚清时期的地方巨著。这套志书提供了北京地区较为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风貌、人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此次依照原书尺寸,双色影印,线装再造出版,
本书主要收录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的纪实类摄影集,这些摄影集多以历史事件或某一主题进行摄影编辑,涉及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社会生活、历史遗迹等诸多方面。本书按“社会·记录类”“风景·建筑类”“经济·工商类”“艺文·人物类”四方面进行分类编排,共收录文献近130种,全部高精复制,绝大部分为首次影印出版。这些文献记录了近代中国
海宁,古为盐官,又称海昌,今为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海宁市(县级),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钱塘江畔。海宁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前贤辈出,素有修志传统,地方文献丰富,底蕴极为深厚。《海宁州志稿》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海宁知州李圭始修,海宁知县刘蔚仁续修,至民国5年(1916)告竣,民国11年(1922)付梓,朱
本书是“陇右文库”之著作库,系全面发掘和详尽收录历代甘肃地方人物著作和有关甘肃地方文献的资料库。全书以时代为序,分为四编,即汉至宋元编、明代编、清代编、民国编,共收集著作200余部,有刻本、抄本和稿本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等,版本十分珍贵,是甘肃清代以前(含部分民国时期)甘肃籍作者著述作品集大成之作。本书以影印形式出版
本书内容:南宋乾道七年建安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收录于《中华再造善本》。旧藏杨以增海源阁,《楹书隅录》著录之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卷四十三缺,配光绪七年杨保彝影宋抄本。书内有“建溪蔡梦弼傅卿校刻梓于东塾”牌记,目录后有“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校正”一行,其他卷后尚有蔡梦弼刻书题记多处,有季振宜题款。
《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附《尚书补谊》《尚书续补谊》《尚书集注音疏述》《尚书集注音疏后述》和外编《尚书经师系表》各一卷,历十三年而成,四易其稿,是江声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备载书序,除注今文二十九篇外,又取诸书《汤誓》《泰誓》诸篇逸文,依书序补入。注文则辑马融、郑玄等古注,古注所缺,则自为注,伪孔传亦间采一二,疏中则详揭注文
《中山表文》抄本,为海内孤本,全书六卷五册,原缺第二册(卷三),存四册217拍。此书是琉球使节毛如苞乾隆二十四年出使中国请求册封时撰写的奏表式样,体现了朝贡关系及琉球中山王的中华认同,为琉球民族英雄林世功旧藏。今藏于日本米泽市立图书馆。
本项目系从青海省档案馆所收藏的八万余件清代档案中精选三千余件清代青海循化厅档案史料精华,档案时间纵跨整个清朝。清代青海循化地区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显著特点,其中有关官府营务、驿站、民族宗教、外国传教、探险、番民管理等方面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此外,这些档案还反映了清代青海及循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历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历时十九年修成。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之前的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事1362年。全书294卷,按朝代分为十六纪,约300多万字。这次整
本书收录龙江、景星、泰来、拜泉、绥化、兰西、青冈、安达、瑷珲、逊克、嫩江、通北、萝北各县旗的县志采集实录、志书、资料清册、舆地图志等。为地方史和其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为社会各界的用志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