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学堂听讲座(全十册)
本书系南开大学于2019年主办的“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120周年暨第五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收录海内外学者提交会议的纪念文章5篇,致辞1篇,学术论文47篇,会议综述1篇。论文讨论的问题涉及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思想文化、中外关系,较为全面呈现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面貌。作者包括海内外从事明清史研究的学者,
《十八史略》是元朝曾先之所著的作品,是元朝统一全国的十几年之后,在今江西地方出现一部名曰《十八史略》的史籍,其基本内容是按朝代、时间顺序,以帝王为中心叙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作为书塾中启蒙性的历史读本,最初篇帙仅为二卷,简明通俗、文笔精炼。岁月流逝,人间沧桑,这部史书没有被淘汰,却不断有人为之注释、修订,至明代大为畅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百衲本《二十四史》线装版
全注全译《资治通鉴》线装版
《易藏》线装版
一九一一~一九二七年间,汉译日文书达到五百三十七种;而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间,汉译日文书达到一千五百八十三种。内容涉及文学、哲学、经济和法律等学科领域,特别是日本有关唯物史观的著作几乎都被翻译成中文,很多经典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本书以涵芬楼藏宋本《资治通鉴》对傅增湘所藏百衲宋本《资治通鉴》进行改动,替换了其中个别卷叶,已非傅藏原貌。百衲本,是指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本子。在现存古籍中,搜集建本残帙种类最多的,是傅增湘先生所收藏的百衲宋本《资治通鉴》一书,集宋刊本七种合成,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