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前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故这部书的功用自不必多讲。本编《洋务运动》共8
本书内容包括《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并附《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作者柯劭忞(1848—1933),在小学、经学、史学、词章上具有造诣。《新元史》为纪传体史书,全书结构与《元史》基本相同,也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但对《元史》有不少增补订正,对了解元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制度等有广泛的参考价值。《考证》记录了
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下辑)收集整理我国古代武艺珍稀典籍四十余种,涵盖了武术武器、健康文化、军事运筹等主题在内。本书采取影印加提要的方式,既有对相关典籍内容和版本等方面的探讨解读,又有相关典籍精美版本的呈现。这些相关典籍多数藏于国内外的公私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全为珍本、孤本或权威版本。如唐顺之的《武编》、朝鲜李德懋和朴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书·丘巨源传》中有丘巨源给尚书令袁粲的书信:“议者必云笔记贱伎,非杀活所待;开劝小说,非否判所寄。”这里是指丘巨源所撰的“符檄”。《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不少后世称作笔记的作品,如《杂记》《杂说》等一些杂说杂谈等。宋代,宋祁最早将“笔记”用作书名。此后直至明清,不断涌现出以“笔
本书缘起于共享书院的国学知识素材,自2016年11月积累至今,四年多共整理了两千两百余段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其中既有诸如《周易》《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又有像《老子》《韩非子》《鬼谷子》等体现学术思想异彩纷呈的诸子经典;既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又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历代家训,选取精要,涉猎广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记载始于后梁开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机夺取汗位,止于辽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战败被俘,凡218年间史事。《辽史》始撰于至正三年(1343)四月,止于至正四年三月,历时十一个月。元修《辽史》系对耶律俨《实录》及陈大任《辽史》稍加修定、编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正史进行大规模校勘、注释的文献整理项目。旨在通过校勘和注释,形成一套能够反映当代学术水准、为史学研究者及普通阅史者提供学术助益的二十四史权威版本。《今注本二十四史》项目全书设总编纂一人,执行总编纂二人,另设学术领导小组总体督导。总编纂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政烺先生
《晋书》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叙例和目录各一卷,共计一百三十二卷。因目录置于书首,叙例佚失,故现存一百三十卷。其所记史事,凡西晋四帝五十三年,东晋十一帝一百零三年,共计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265—420)。关于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及汉人张轨、李玄盛所建(前凉、西凉)偏霸政权的史事
书稿对1991-2010年期间江西省林业的改革发展状况进行了记述,反映了江西全省林业工作探索创新的历史进程,对与江西省林业工作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和主要工作内容-并做了记述。对在这跨世纪的时间维度内,全系统与全国深化改幵放的大势相契合,大跨越、大发展的背景下,全系统及下属各机构的组成、更,主要领导的任职情况,重要成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