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政治》为《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之一,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期间(1937年至1947年),在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政策方针、法令,建设进展及成果的各类档案文献进行了辑录与整理。书稿突出了存史的重要价值,反映了1937年至1947年国民政府在交通建设方面,尤其是抗战时期交通建设的情况,反映了当时中国
“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是一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首都——重庆的历史资料丛书,由《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政治》《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经济》《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文化》《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教育》《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科技(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外交(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
在编辑《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反轰炸(套装上下册)》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全面反映、突出重点的选编原则,对馆藏40余万卷抗战历史档案进行了全面查阅,重点查阅收集了馆藏有关“重庆大轰炸”的档案4000余卷并对之进行梳理,选择其中的重点,汇编成册,分上、下两册出版。
《通州方志集成》在国内外收藏机构调研基础上,汇编通州地区历代方志,以年代为次汇集影印出版的丛书。编委会为每种方志撰写了提要,介绍、论述该志的编纂特点、版本流传、文献价值等。全书计收录自明代至民国现存的通州旧志十种,精装十三册,堪称迄今囊括全、版本好、质量高的通州地区方志集成。
本项目的全部内容是影印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战时出版社”所出版的珍贵抗战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主要由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战时出版社”创办人向愚和刘雯夫妇编撰出版,记录了抗战爆发初期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抗战的主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政策,包括《抗战文选》(一至六辑),《晋北游击战争纪实》
《编年分典·明总部》是《中华大典·历史典》的主要分典之一,本总部所涉及的中国历史,起1368年,终1644年,分年概述了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历史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申报馆剪报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持续到1949年5月末,前后近20年。申报馆剪报资料依托当时较具影响力的报纸,如《新闻报》、《时报》、《大公报》、《中央日报》、《时事新报》、《中华日报》、《东方日报》、《立报》、《东南日报》、《益世报》、《国民新闻》、《华美晚报》、《大晚报》等数十种民国重要报纸的专题资讯,加以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二辑,全部为山东沿海地区地方志十七种,时间跨度为清代乾隆朝至民国时期,成书五十册。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社携手辽宁省图书馆拟推出这套“辽宁省图书馆藏东北抗日文献资料汇编”丛书。这套丛书共计二十五种,分为历史、经济、文献三大板块,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文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抗战最终胜利十五年间,我国社会、经济、法律法规诸多方面的情况,以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