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收录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二十余种名人奏疏,包括清代郭嵩焘的《郭侍郎奏疏》,清代曾纪泽的《曾惠敏公奏疏》,清代孙嘉淦的《孙文定公奏疏》,清代曾国藩的《曾相奏疏》,清代王懿荣的《王文敏公奏疏稿》等。这些奏疏文献对于研究清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参考资料。1.王通政奏疏(清)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归善斋三谟章句集解》,是《归善斋章句集解》的第二册。典、谟,属于《尚书?虞书》,而《尚书?虞书》惟有典、谟二体,即二典、三谟。《归善斋章句集解》,意在汇集众家之解,以供读者探觅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谟,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继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谟,统共五篇,为《尚书?虞书》的全部内容。二典,记
伯力审判即哈巴罗夫斯克审判(thetrialofHarbarovsk),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由前苏联政府在伯力城对12名前日本陆军军人在战争期间实施的细菌战罪行进行的审判。伯力审判是日军部队在侵华战争时使用细菌武器这一罪行的第一手审判材料,是指证日本实施细菌战的重要原始证据。伯力审判是东京审判的延续与补充,
本书以时间为序,上起后金天命元年(一六一六),下至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在这期间,天津发生的历史事件,大至朝廷的重要决策,小到乡间的传闻轶事,著者悉数收录。书中对天津的建置沿革、风土民情、地质地貌、民间故事、遗闻琐事以及有关世道人心之言皆加以着录,间附考证。本次影印出版以天津图书馆藏储氏稿本为底本,全书八函四十八
《近代中国满蒙藏中外研究文献资料汇编》,以更广泛的视野诠释了我国近代边疆地区研究文献的基本概貌,为研究人员和有关历史爱好者呈现的不仅是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更为大家展示了二十世纪初期国外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收录中文文献51种、英文文献25种、日文文献1种。
本书是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和小组成员一人前往日本一次,先后走访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地,深入日本各图书馆和档案馆,打印、复印了大批日文档案资料,共达1700余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富有多年物质文化史研究经验和文献整理经验的专家学者,广泛甄选收集各类文献,合理编辑成“插图本中国古代史料集成”一书呈现给社会,以解市场对这方面历史文献的迫切需求。所收集内容时限上至两宋,下至清代。
《黑图档》为“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项目编号:364。项目名称:黑图档。规划文件:新广出办发201476号。规划序号:38。《黑图档》为康熙元年(1662)至咸丰十一年(1861)间盛京内务府文书抄存档案。《黑图档·雍正朝》收入雍正朝咸丰元年至雍正十三年京来档11卷,京行档13卷,部来档40卷,
民国奉系军阀档案(1912年卷共9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