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阿德勒给焦虑的现代都市人的13堂人性课。不论你处在什么年龄、什么阶段,人性科学都是一门必修课,理解人性能使我们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发展。对人类来说,难的是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任何人,如果不精通人性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将很难使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好;他的工作会完全流于表面,而且他会错误地认为,由于事物的外部状态已经发
书稿围绕进城老年人的文化适应,采用访谈、横断比较和纵向追踪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检验了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心理结构、现状与特征、动态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以及文化适应对进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促进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干预策略。本书是国内首个围绕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展开系统论述的著作,提出了进城老年人
本书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编写,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6岁幼儿心理问题的教育观察、辨别与辅导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配套教材。本书充分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以发展性的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在游戏
在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背景下,我们需要从传统中汲取资源来建构中国自己的本土心理学,需要以此来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发展。如是,就有必要系统梳理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思想的研究方式,梳理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到底挖掘出哪些资源、建构出哪些理论,就需要系统反思西方心理学历史演进的三重脉络,即认识取向、存在取
本书由存在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和当代美国存在心理学领军者之一科克·施奈德合著而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存在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所写的文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詹姆斯·布根塔尔、欧文·雅洛姆、保罗·鲍曼等,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分析理论。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存在-整合心理学的文学、哲学和心理学起源;第
《自由与命运》一书是罗洛·梅于1981年出版的其晚年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罗洛.梅以存在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其丰富的心理治疗实践为依据,以一个艺术家的富有想象力的深刻思考,引经据典地分析了西方社会关于自由和命运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内涵,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的现实,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美国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其中不
从哪里发现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性提问的针对点是什么?如何拎出未解的困惑?如何挖出问题的研究价值?如何提升问题的一般化水平?分析框架与提问有何关系?理论对于提问有什么作用?个人经验及伦理对提问有何限定?……针对提问的50个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在《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一书中进行了鞭辟入里
本书共分十二章和一个重要的附赠阅读部分,主要是一些同领域的著名专家的采访讨论记录。本书对睡眠中的自我意象做了全面的介绍,并且对如何管理自己的梦中自我意象提出了作者的方法。此外,本书的一个重要的中心,是作者认为,自我意象的科学管理和主观引导,以及积极科学地利用梦中的潜意识自我,按照潜意识行动,会有助于人们逐步地改善社会形
《具身认知科学:历史动因与未来愿景》一书考察了认知科学中具身性问题的历史动因,旨在揭示认知科学具身性进路存在的方法论问题,指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具身认知科学必须摒弃轻视哲学这一固有偏见,以一种开放性的视角将对心身关系问题的关注转化为对心智起源问题的研究。同时,作者展望了具身认知科学的未来愿景,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
本书从应用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追踪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在分数变化模型等。同时,结合追踪研究的最新进展,本书简要介绍了密集追踪数据分析方法的新发展,并就模型选择、测量时间间隔、样本量、个体内变异与个体间变异等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