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文章的一个选辑,是作者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一种轨迹。上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汲取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成果,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精神,贯彻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把现实、感性、对象都当作实践去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对一些传统的命题、概念提出了新的解释。中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规范性是当代规范伦理学的一个核心观念。本书深入探究了人类理性层面的规范性与某种植根于自然进化的深层规范性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作为元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对一系列相关理论概念、题旨的某种奠基性作用,以展示其解释力及整合力。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死亡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演变与其执着于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反思,不如在生命开始与结束之间构建意义正因为死亡无所不在,所以死亡无疑成了与人的悲伤、痛苦、哀嚎、永恒的分离联结最为紧密的一件事,总是让人心生畏惧。但同时死亡对万物生灵又是绝对公平的,它不因贫富、美丑、胖瘦的差异而有丝毫的改变。而从古至今,人类对于
本书为作者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研究系列《文本的深度耕犁》的第三卷。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当代西方激进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如朗西埃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判理论、斯洛特戴克的全球化批判理论、维利里奥的速度政治理论和斯蒂格勒的技术批判理论。本书的附录则是对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奈格里、哈特的《帝国》和维尔诺的《诸众的语法》
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对应用哲学的关注,但基本限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下,主要问题意识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唯物认识论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这奠定了今日主要应用哲学分支(例如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管理哲学等)的基本学科结构,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突飞猛进的现实。我们将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构
直觉一直是人类思维中较为神秘的部分,它快速、不可觉察,又令人困惑。在你不在意的时候,直觉悄然而至,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你想捕捉它的时候,它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今天,我们还不知道直觉是如何形成、如何发挥作用的。本书探讨了直觉的产生机制、直觉对人格的影响、直觉的利与弊、直觉应用的规律和成效等诸多领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
从毕业到行走职场江湖,多数人会不适应:为什么同事会冷漠如水?为什么上级翻脸比翻书还快?为什么我十分努力了还没有加薪?我到底该不该跳槽?我是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惊讶,困惑,失落,迷茫,将会一直伴随多数人。 其实,职场江湖虽然不是那么美好,但也不至于那么糟糕。关键,你有没有找到一条捷径,
本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简洁的哲学方法论介绍。除了现有的方法文本,本书通过阐明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方式来区分哲学立场、调查的范式和方法。建构不同的哲学立场和范式、区分不同的哲学立场和范式,这对于研究过程和整合所破坏的方法论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29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研究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想,考证和解读了一些经典文本与文献细节及其内容,追溯了哲学史问题,对当代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收录的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新生代学者的*成果,展示了中国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理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关系理论;生产方式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理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