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悍女”形象作为研究对象,解读不同时期悍女形象的文学书写,进而从不同维度剖析和揭示此类形象所蕴含的审美倾向、性别意识、社会观念,及此类形象与空间叙事、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与互动。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遣词——“词华倾后辈”,主要包含虚词运用、数词对仗、词类活用、特殊名词词组等内容;第二章为琢句——“最传秀句寰区满”,主要包含常用句法、疑问句运用、紧缩句运用、省略句运用等内容;第三章为谋篇——“篇终接浑茫”,主要包含律诗开篇艺术、对仗角度变化、对仗联间变化、尾联语式特征等内容;第四章为创格——“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女商人谢婉君和裁缝铺女师傅秦水凝乱世沉浮中互相扶持的故事。战火纷飞年代,主角谢婉君在逃离战乱中与秦水凝相识,又与秦水凝因旗袍重逢。初识时谢婉君对秦水凝处处不满,但在一次危难中,谢婉君对秦水凝伸出援手,两人也在踌躇、游疑、信任后结为好友。两人和许家二小姐许稚芙、四雅戏院江楼月相识相惜,四人宛如姐妹,彼此惺
本书分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概论;文学辨体;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魏晋文学之变迁;宋齐梁陈文学概略;各家总论;学文四忌;论谋篇之术等。
本书对中国上古至近代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其不以政治时代作为文学分段的标准,对于文学史书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将文体视为生命有机体的观点,这仍是今日了解文学和欣赏文学的重要门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偷袭者蒙着面;梦境收割者;悲观主义者的情感教育;三个美学时刻;幻术与索隐;盛世废墟与浪漫主义怪兽;记忆的废墟和历史的纪念碑等。
本书主要聚焦中国先锋诗歌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的演变与1990年代诗歌的两种精神面相。第一章“史诗的失败”以寻根诗和海子的文化史诗为例,分析1980年代先锋诗歌通过改造的“传统”概念,间接传达文化反思的诉求。第二章“‘词与物’的对峙与弃绝”,以重新反思有关“纯诗/纯文学”问题,肯定其语义学上未被耗尽的能力。第三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本书1935年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全书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敏锐生动地刻画了底层普通百姓“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
本书是作者宗川及其外孙维言合著的一部涵盖散文、小说等多样体裁的文集。主要作者宗川以候鸟自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在这两地间辗转往返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在北京和常熟两地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特见解。书中的内容横跨南北,既有北京的繁华与喧嚣,也有常熟的恬静与诗意,体现出作者对两地的深厚情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聂作平重读《水浒传》的系列随笔。作者将文本细读的功夫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相结合,以水浒人物为线索,以水浒故事为切入点,分为绿林篇、世情篇、政治篇、权谋篇、学术篇五篇,深入解读历史、社会、时代、人性种种幽微细处,笔意深沉、力透纸背,目光如电、直指人心,揭示英雄江湖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