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清代学术思潮与小说评点之关系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三部分:绪论、正文、余论。绪论主要分析评述了清代的小说评点,特别是清代的小说评点与学术思潮之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共五章:第一章廓清了关于“评点”、清代学术思潮的一些基本问题,论证了清代学术思潮与小说评点之间紧密联系的必然性;第二章论述了清代经世致用之学
田中禾,当代著名作家。历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第五、六届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获全国第八届短篇小说奖,第四届上海文学奖等奖项。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作品分纬,结合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历史进程,以象征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文学流派为参照,以弗洛伊德、荣格、柏格森、海德格尔等西方思想家的学说为依托,深
本书将北宋乐府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期的乐府诗人及其作品,梳理北宋乐府诗的创作情况。根据乐府诗创作风格的变化,将北宋乐府诗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并分析各个时期的创作风貌。同时结合宋人的乐府诗观,在分析北宋乐府诗与前代乐府诗承传关系的基础上,揭示北宋乐府诗的独特之处,合理评价其在整个乐府诗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结构清晰,论证
《中国古典诗学源流》,钱志熙著。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撰写的32篇有关中国古典诗学的学术论文,立足于诗学本身的范畴来探讨它的源流演变,对诗学的内涵,诗史的演进趋势和规律,以及具体诗体与诗人创作等都作了探讨,试图探寻诗歌史中存在的发展演变的诗学系统。本书汇聚了作者二十余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其中蕴藏了作者独具匠心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南宋计有功撰。载录1150位唐代诗人的诗篇,以及与该诗相关的故事、历史事件、品评资料等,以事系诗,以诗系人,以人序时,井然有条,保留了大量的唐代诗人生平资料、创作本事,使阅读唐诗可以充分收到“知人论世”之效。该书也保存了大量唐代诗歌文献,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该书以存。并且开创了文学作品“纪事体
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阳夏人,是刘宋中后期陈郡谢氏家族的后起之秀,也是永明文学的重要先驱人物。谢庄的诗文大多用典繁密、典雅精工、讲究语词雕琢,明显带有元嘉体诗人的创作特色,但在声律上追求平仄相对、句式整饬,部分作品风格亦自然清新,已经有了向永明体过渡的趋势,是最能代表大明、泰始时期这一诗风嬗变的诗人之一。
本书系存世李商隐文之编年校注本。作者在徐树穀、徐炯《李义山文集笺注》,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钱振常《樊南文集补编》三种清人笺注本及近人张采田、岑仲勉二家考订补笺之基础上,合李商隐存世文为一编,又从《后村诗话》中辑出佚赋两篇,进一步作校勘、系年考证和笺注,改分体编次为编年,撰成此书,共收录李商隐各体文三百五十二篇
本稿为“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系列丛书的一种,作者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冬颖。 刘冬颖教授多年开设《诗经》课程,在中华书局出版有《诗经八堂课》,一直活跃于各新媒体领域讲解和吟诵《诗经》,是一位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者,是《诗经百句》理想的作者人选。 本稿按照“中华经典百句”体例,选取100句《诗经》中的名句,讲解
书稿为张佳玮最新散文作品。张佳玮擅长写“吃”,出版过多本以“吃”为主题的随笔集,《尝一口人间烟火》《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无非求碗热汤喝》,很受欢迎。书稿讲述生活经历中的种种“吃”,以及在上海、重庆、安徽、云南等地的关于“吃”的回忆。张佳玮擅长在细碎、庸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人间的温情和趣味,“吃”的背后,是作者对情感、友
本书在充分吸收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李商隐无题诗展开深入探索。分正副两编。正编八章,主要从界定、形成、抽象性特征、部分解读观点商榷、色彩艺术、整体性结构、阻隔艺术、文化意义八个方面加以探讨。副编主要以李商隐诸首无题诗为对象,加以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新观点。本书对推动李商隐诗歌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