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反思批判的眼光重新考量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多元视域及其学理动机与缺陷,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理论,指出唯有以“马魂-中体-西用”的方式实现古今中西的视域融通,合理配置、重组与吸纳中外
《周国平论哲学:做自己的朋友》系作者写给中小学教师的哲学修养书。如何让哲学帮我们叩开人生、教育的大门?作者用优美的笔调娓娓道来。他告诉我们,只有在思想上下功夫,才不会被许多浮华、虚夸的学说和意见蒙蔽。本书在带领我们一窥中西哲学家思维之秘密的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教育以及教师角色的哲学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启智慧之门。
张定鑫所*的《马克思新世界观阐释形式重构》通过“学术梳理”“新世界观初创”“新世界观载体及其核心”“新世界观基本范畴”“新世界观现有阐释形式与其中国化话语”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学术史、马克思新世界观创立在本体论上的缘故、马克思新世界观系统(结构)及其核心、马克思新世界观现有阐释形式的层次分解以及党的思想路线
普列斯特的《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这本书以“人是什么”的问题为起点,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脑部科学研究成果为工具,探讨了人的认知、伦理、信仰、自由和爱的意义等这些在人的生命中必然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这本书中所探讨的问题,均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但可能没有过多考虑或考虑之后没有
作者从如下六个方面阐述了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研究:(1)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萌发;(2)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具体构筑;(3)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宏观变化;(4)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论证;(5)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延伸;(6)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现方式。
本书以实践哲学学科域为定位,以学术质量为**判准,在实践哲学的具体领域层面阐发现点,体现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在实践哲学领域的引领作用,很多文章是国家及广东省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睥学术水平。
《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在现当代哲学史上,他以其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先验理论的推进著称,《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的《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篇幅不大,
《辩证法概论》是尼·伊·布哈林的狱中遗稿之一,由一系列短篇集成,从多个侧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如哲学的主体与客体、外在世界的真实性、可认识性,实践、理论与审美之间的关系,社会立场、思维与感受之间的关系等。当代俄国哲学家给予布哈林的哲学研究以高的评价,认为布哈林的思想是同20世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和葛兰
《陈先达文集(套装全14册)》计有14卷,系统全面收录了陈先达的十四本著作(其中8本曾在我社出版)。包括学术著作集6卷(其中2卷为合著),分别为:《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问题中的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合著)、《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随笔文集8卷,分别为:《漫步遐思》、
《当代西方知识辩护理论: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所讨论的知识辩护理论属于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范畴,探讨了知识辩护的历史进程,并讨论知识辩护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知识辩护过程中形成的与人工科学的关系,认知科学对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意义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