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空间科学领域应用的专著。全书分为7章,其中,第1章是关于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空间中的典型应用;第2章是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第3章到第7章,逐一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场景及其在空间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空间环境下的细胞培养,样品前处理,核酸或蛋白质的检测以及近年来受到
本书以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与控制为研究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典型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姿态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本书共15章,分别介绍航天器姿态运动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基础,空间环境力矩,单自旋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双自旋航天器姿态动力学,重力梯度稳定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三轴稳定航天器姿态动力学,航天器姿态
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包含作者)在该领域的成果,从跨大气层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出发,对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垂直起飞水平着陆和水平起飞水平着陆的跨大气层飞行器的轨迹优化和制导技术进行归纳和系统性的梳理,并针对其中重要的内容给出了应用实例,是一本理论高度概括并广泛适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专著。
本书主要介绍空间小型卫星对接机构及其仿真试验台设计技术,内容涉及新型空间小型卫星对接机构结构设计与对接过程、收-拉三爪式对接机构对接过程建模与位姿分析、收-拉三爪式对接机构对接过程仿真与动力学特性分析、收-拉三爪式对接机构的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六自由度仿真试验台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六自由度仿真试验台动力学特性
本书围绕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宽域多模态燃烧组织技术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典型方案、工作特性和关键技术;然后对比了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在多种燃烧模式下的热力学过程,阐述了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在引射模态和冲压模态的掺混过程和混合增强方法;最后对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在引射模态和冲压模态的燃烧组织
本书详细介绍了土星5运载火箭各子级、分系统和关键部件的设计改进细节,并对所有试验件和飞行件的制造和试验进行了充分描述,是一部内容翔实、技术性强的设计参考图书。本书第1版于2005年出版,于2010年再版,新的版本增加了所有现存土星5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存放位置和标识。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在复杂航天器姿态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和工程试验经验。全书内容共分为12章,介绍了复杂航天器的物理运动参考系统、刚柔耦合部件的数学模型、姿态确定方法和多种姿态控制先进算法技术。具体算法技术涉及多角度机动控制、柔性振动抑制、机动路径规划、奇异摄动分析和变参数控制应用等方面。全书重点论述了复杂航天器先进
本书第一篇系统阐述了火箭竖立状态的地面风载荷的工程分析与处理方法,对火箭地面风载荷的基本特征,缩比模型的设计、试验与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翔实的论述,总结分析了国内外20余款火箭风载荷设计研究结果。第二篇重点研究了基于晃动试验的晃动等效动力学模型技术。第三篇首次提出了以弹体自身为传感器,基于结构自身的变形来获取弹箭截面载荷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空军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组合发动机设计论证与工作过程仿真。出版专著、教材10余本。主持参加科研课题2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
本书介绍了助推滑翔飞行器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近空间大气环境特点及其对飞行器制导控制的影响,建立了面向制导控制研究的助推滑翔飞行器数学模型。根据助推滑翔飞行器的飞行特点,分别研究了助推段、再入滑翔段和俯冲段的制导方法,以及滑翔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方法,并以典型的助推滑翔飞行器为对象,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本书所提出方法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