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外,应该去看哪些美术馆、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时间有限,该怎么看?关于那些画的奇妙、关于流传中的拍卖行发生的故事又有哪些?魏蔚在《从达·芬奇到安迪·沃霍尔:一生必看的美术馆》一一解答、娓娓道来。2019年秋,魏蔚到哈佛大学进修,开启了她人生第一次艺术游学,她将参观各博物馆的感悟记录下,
《中国雕塑博士文丛动态雕塑实践研究》为中国雕塑专业博士论文丛书系列之一,张升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长期致力于动态雕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为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国际动态艺术组织中国分会副秘书长,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主持人。本书以动态雕塑为研究对象,以深入动态雕塑的具体认知为目的,在前述基础上,梳理动
《中国雕塑博士文丛中国传统雕塑中的塑绘一体》为中国雕塑博士文丛系列之一,中国传统雕塑无论在技法特征,还是审美意趣上与绘画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作为绘画主要表现手段的色彩和线条,却也是中国传统雕塑最主要的技法特征。还有,如立体山水画一般的山水塑壁与山水画也有密切的联系。本书将这些特征称之为塑绘一体。在中国传统雕塑理
中国绘画史是一个不断回到古典,从经典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寻找灵感,然后再创造出新风格的过程。本书收录溪客旧庐收藏的七十余幅绘画精品,从绘画风格的角度,对15世纪至19世纪的中国文人画史做一个大概的梳理。这七十余幅作品或许能够作为一个物质证据,勾勒和反映出从1519世纪中国绘画史对古典复兴的轮廓和脉络。书中作品并没有完全按
《探索之路北京舞蹈学院芭蕾教学发展70年》,主张玉萍主编,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通过对北京舞蹈学院几位老前辈老专家的采访,回顾他们与学院70年芭蕾教学发展一同走过的岁月,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述他们与北舞芭蕾教学发展的渊源;下编记录北舞芭蕾教学发展与他们的个人成长。本书作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
剧目表演课程,将剧目按年代由浅入深地进行梳理,让学生学习经典保留剧目与新的创作剧目,并在不断传承与更新中建立剧目库,在剧目库中将新老剧目进行复排并实践与总结。学生可在剧目库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去甄选剧目进行学习与实践,让学生在继承经典保留剧目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教师依托学生学习剧目库中的剧目,从选材立意、动作表达到表演方
学院国标舞系拉丁舞教研室编著的《国际标准舞拉丁舞教程》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拉丁舞的核心要素。主要内容包括:拉丁舞基础知识(舞种风格、专业术语、步伐名称等),每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难点和技术动作和示范训练组合。该套教材除了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和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IDTA)的技术与教学
本书以三秦大地陕西关中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为对象,诸如布猪、凤翔泥塑、年画、核雕、脸谱、木轮打车、蛋雕等33项技艺,首次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田野考察、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文字深入浅出、夹叙夹议,阅读轻松,同时也注意专业思想的表述和观点阐发。注重突出田野调研的特色,每个个案能够提炼出一定的独特性观点,揭示出民间工艺美术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我不揣冒昧地命名为《开拓篇》。(注:原书名中的开拓篇,会让人联想到是否是个系列,还会有耕耘篇收获篇……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新版书名未保留这三个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我们算是新中国首批专业舞蹈工作者了,我们做的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特别是要新建一套训练中国舞专业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舞台美术30余年的任冬生的舞台设计笔记。本书首先讨论了舞台空间创作、舞台设计师概念、舞台视觉设计过程以及科技催生下的舞台视觉之个人见解。随后,结合实际作品从传承与再现、重塑与解构、光影与表达、融合与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个人艺术创作中意向与空间的表达以及如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