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研究存在着一道长期被忽视的线索,即它在英国哲学中的发展。本研究对该线索展开探讨,尝试构建出“剑桥实用主义”的发展谱系。在本书的建构中,剑桥实用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剑桥实用主义者主要以威尔比夫人、奥格登,以及席勒等人为代表,第二代或成熟时期的剑桥实用主义思想主要以后期兰姆赛和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主要代表
本书以“证据、视角和模态”为主题,收录原创论文5篇,综述2篇,书评与作者回应5篇。原创论文涉及科学证据、理由的视角主义、动物信念、韩非子的人性观和胡塞尔的时间客观性理论。两篇综述介绍了当代知识论研究中两个最新领域(认知宽容和模态知识论)的前沿问题。书评围绕复旦大学王纬的新著《推动者、第一因和必然性》展开,包含四位国内古
本书共分为五编:第一编,试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第二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第三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第四编,比较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编,应该重视和加强对第二国际的研究。本书收录了姚顺良教授学术生涯中的多篇文章,旨在展示作者所进行的返本开新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成果
本书从抗拒破碎性、追求总汇性与整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探究马克思与德国早期浪漫派关系。浪漫派忧心于现代社会分化导致人类生存的碎片化、原子化和固化,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由此提出通过人文教化和艺术创造予以求解,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历史唯物主义在继承浪漫派的一些观点(如批判破碎性、批判物化、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主张
大学是师生共同体,教育交往是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特殊而重要的育人方式。本研究采用哲学思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大学师生教育交往的本质、现状、问题、对策及经验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生命哲学理论,探究了师生教育交往的内涵与本质,以及大学师生教育交往生命意涵“失落”的体现。其次,以社会行为理论为基础,对大学师生教
本书被公认为作者最伟大的著作,也是其生命之火将熄灭前的遗世制作,书中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同时此书也标志着一种转向。书中内容原计划由三个部分《思考》(thinking)、《意志》(willing)、《判断》(judging)组成,终因作者心脏病发作,第三部分未得完成。已完成部分由作者的好友作家玛丽麦卡锡于1978
三度课程即三个纬度的课程:一是生命的长度课程,着眼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特质,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课程完成;二是生命的宽度课程,着眼培养学生“乐学善创”特质,主要通过智力、人文、艺术等课程完成;三是生命的高度课程,着眼培养培养学生“仁孝温良、自信担当”特质,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社群关系等课程完成。本书主
本书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库》丛书之一,共收录了作者研究人民主体思想的论文30篇,从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时代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引领和政治保证3个方面,勾勒了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大致轮廓,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当代表达”“人民本位的发展主体观”“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结构”等创新性观点
本书围绕生命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探索、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这5个方面的措施与方法、成效与心得展开,通过结合一批生命教育理念鲜明、措施方法得当、育人效果明显的生命教育典型学校案例,以不同主题循环出现,螺旋上升,各有侧重和聚焦,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
《生命存在与升华》是一部学术著作。文稿分为生命本体、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三大篇,包括生命起源与进化生命存在与升华、生命的本质与现象、生命的类型、生命主体、生命与文明、生命异化及其他、生命与存在、生命的意义、生命升华与终结和生命教育十个部分。文稿以生命哲学为研究课题,从生命本体出发,分别探讨了生命认知与生命价值等,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