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对建设港珠澳大桥这一标志性国家工程进行了生动描写与场景再现,作者历时5年,走访130余人,到京粤港澳各地深入采访了方案构想者、项目管理者、大桥建设者等多位亲历的关键人物,全景式地记录了港珠澳大桥从论证到立项、从动工到开通的全过程。本书稿收录了第一部《情牵梦萦》,讲述了“一水隔天涯”“敢问桥在何方”“梦里花落知多少
本书从《读者》杂志精选文章进行结集出版。包括《爸爸,我该怎么办》《抛来橘子》《做个优质的普通人》《学习公共生活》《调整情绪》《第一封情书》《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嘲笑别人》《你可以哭一会儿》《回家途中》《当怪物敲门的时候》《比倒霉更可怕》《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等28篇文章,所收录的内容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王三街》之续集——《王三街》(2),巧妙地从王三的大哥王世成的人生轨迹展开叙述。这部小说以老街在新时代的蜕变与繁荣为核心,细腻描绘了王三之子王世英托乎提,作为王三家族的第二代传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为王三街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故事还深入讲述了在党的领导
《最后一枚戒指》以一个被母亲遗弃的孤儿艾尼瓦尔的成长后在一群好心人帮助下寻找亲生父母为主线,讲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伊犁某城的一角,一群普通人身边发生的故事。小说以艾尼瓦尔寻亲为主线,以已故的亲生母亲留下的一枚戒指为线索,在邻居、母亲的同学阿吾提爸爸、沙代提妈妈,以及自己的救命恩人后成为妻子的博斯坦古丽,还有仁爱医生王洪
这是沈苇35年新疆题材诗歌的自选集(1989-2024)。诗人曾在新疆生活、工作30年,以充满探索性和创造力的诗歌写作,与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即使重返故乡后,他的“新疆主题”仍在持续。宏阔与细微、厚重与轻盈、炽烈与柔情在他诗中交响共鸣,自然与人文、现实与超现实、个性化与普遍化在他诗中交互并置。沈苇以高度的自觉,
本书稿为报告文学。本书稿根据辽宁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2024年5月第4次印刷翻译。《石榴花开(1)》一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讲述了本书作者深入29个民族共同聚居、被称为“民族团结的沃土”的塔城地区,遍访四县三市各族同胞,为读者呈现“爱的源流”“榆柳巷里的传奇”“摇床上的故事”等普通而
本书稿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北京第1版、2020年12月第3次印刷本翻译。《简溪春晓(2)》属于“金桥工程(第三辑)”丛书之一,该书稿主要围绕“成风化人、由乱到治”主题,以高淑贞为主线,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讲述其事发、冲突、解决全过程,试图揭示当代农村的治理进程和发展规律,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范本。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初期,刘振华等一批屯垦战士以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在荒凉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屯垦故事。戈壁上的红柳、沙漠里的胡杨和巍然屹立的天山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书从《读者》杂志精选文章进行结集出版。包括《职业美感》《记不住的日子》《故事照亮生命》《成年人的友谊》《为什么沙漠里不能取沙》《零碳一天》《站姿与脚语》《你是创造者还是探索者》《草莓时刻》《厨房的故事》《文学课的请假条》《猫为什么像主人》《寻找第三季》等30篇文章,所收录的内容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本书稿为纪实文学。本书从《读者》杂志精选文章进行结集出版。包括《典当人生》《时间不等人》《妈妈对不起》《爱是相信》《力量从哪里来》《你们的到来是我们的重生》《时间不等人》《我想多了解你》《爱的痕迹》《爷爷的雪夜旅途》《母亲的心》《慢慢告别》《快生活与慢生活》等32篇文章,所收录的内容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