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王士魁主编,徐天祥副主编。文集共收录中国音乐学院自建校以来近90位正式在编专家学者的代表性声乐论文,其中既有前辈先贤,又有中流砥柱,也有青年一辈的后学英才。既涵盖了老中青几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发展历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稿件是著名服装设计师韩春启经过多年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后的成果,对于戏剧界、舞蹈界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都能够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稿件图片较多,均为作者本人以往设计的线描图,部分为单纯黑白的速写,部分加以颜色的润色,又通过部分文字介绍了作者本人关于舞蹈与戏剧在人物动态上的学术认识。
《20世纪中国书法名家·李刚田》收录了当代著名艺术家李刚田的部分书法、篆刻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感悟。李刚田的书法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他在书法领域的深厚造诣。他的篆刻作品,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创新。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从事编导教学30余年的张守和教授的《编舞技法》是编导专业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面对的主干课程,是编导教学理论建立的根本。教学内容涉及对身体的认识、动作的开发,以及对形式结构的把握。通过动作思维的训练,逐步使学生建立舞蹈思维,认识舞蹈本体,为以后的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乃至舞剧的编导教学
《生命的律动》从田园、绿洲、草原、海洋等广阔舞台层面,展示民间舞蹈的风姿,追溯民间舞蹈的渊源,揭示民间舞蹈的本质及其生命律动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能把你带进迷人的民间舞蹈大观园。
全书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民间舞的价值,并围绕这一价值的当代中国民间舞的三个身份群体乡土民间艺人、地方舞蹈工作者二老艺人和全能的职业民间舞者展开讨论。本书试图在思辨与具体事例中展开当代中国民间舞的画卷。他们各有其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借以各说各话,在原生价值体系中进进出出。在论及当代中国民间舞的研究路径中时,本书认为身份模态
《古乐钩沉》为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文集之一,其中包括了吴志武2003-2023年间发表在各大学术期刊的23篇学术论文及1篇载于《中国音乐年鉴(2009)》的2000年以来古谱研究综述。书稿共计18万字,内容资料丰富,涉及大量对古谱、文献、宫调的解读,如《九宫大成》《律音汇考》《琴谱谐声》《诗经乐谱》《乐经律吕通解》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肖苏华老师在总结国内外编导创作经验,结合20多年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的一部舞蹈编导专业教材,反映了当前国内舞蹈创作思想潮流和编创技法的最新成果。全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从基础理论到编舞技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系统讲述了舞蹈编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适合舞蹈专业院系使用,同时可供业余舞蹈团体及
本书由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编写,汇集了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包括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管弦系9个院系40余位教师的教学案例,由教师简介、获得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板块组成,既有特色课程案例分享,也有教师和学生获奖情况介绍以及专业论文成果等。全书采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结构清晰,生动呈现每位教师的教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