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与农牧民共同富裕展开。首先强调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农村任务的艰巨性,指出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二者存在内在逻辑耦合。其次讨论不少地区存在发展模式受限、发展不平衡、带动增收能力弱等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缓慢。站在新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有市场失灵问题,有政府失灵问题,也有理论失灵问题。从亚当·斯密(1723—1790年)、大卫·李嘉图(1772一1823年)等人开创古典经济学和约翰·穆勒(1806—1873年)、卡尔·门格尔(1840—1921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等人开创新古典经济学以来,“标准经济
本书认真总结酸化耕地治理综合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形成实用易行的技术指导手册;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力争将每个重点县打造成酸化耕地治理技术的典型应用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健全酸化耕地治理专家包片技术指导制度,组织安排相关培训,加强酸化耕地治理政策解读,在关键农时季节对项目实施主体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质量升阶笔记——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管理100个问答》是一部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实用指南,以其独特的章节划分,全面涵盖了食品生产企业运营管理和合规监管的关键领域:第一篇政策篇:主要解读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的相关规定,以及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党委审读函已邮寄,函号:中农大党函(2024)24号)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科技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本书分为农业强国战略问题研究、农业新质生产力问题研究、粮食产
地理标志(GeographicalIndications)产品产自特定地域,其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产品,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国际公认的重要知识产权。边疆民族地区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是一部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系统阐述地理标志发展实践案例的研究报告。全书结合地理标志产
本书立足“三本”农业,即“本地品种”“本地养(种)法”“本地吃法”,以重庆山地农业为例,进行“三本”农业溯源。本书分为自然禀赋、“三本”农业溯源、山地主要模式、成功案例、产业创新5个章节,研究分析重庆山地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案例,再结合时代创新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振兴本地品种,通过“智慧+金融”赋能本地种法养法,
随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应用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总结推广适合新发展阶段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为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际,分区域总结撰写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遴选推介了秸秆还田和产业
本书是“卓越数字农业:粮农组织与国际电联促进欧洲和中亚数字农业良好做法区域竞赛”的成果,深入分析了数字农业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关键技术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报告详细总结了29位决赛入围者的案例,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分享了这些参赛者在数字农业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成功应用的数字技术、发展历程以及近期的计划和目标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形势与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资源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粮食等农产品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以小农户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等基本国情农情,对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展我国农业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分析研究,对于当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