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邓伟志作品集,收录了作者2015—2024年间在《上海民进》《民进申城月报》《申城民进》发表的短篇文章。这些文章大多为社会文化评论,主要讨论了党的建设、国家和社会治理,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议题。书中的另一些文章,如“民进故事”系列,则是作者对民进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亲身回忆。邓伟志是一位社会学家,先后在上海社会
本书已连续出版7年,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精选365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同时征集儿童画作为配图,形象呈现新时代中国人诗教的蓬勃面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版以来在广大青少年及中小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是很多儿童的每日念诗读本,内容被央视“1号线上”采用,形成专栏“每日一诗”。本书按照全年的节气和时序,从浩如烟海
这是一个攀登珠峰的旅程纪实,也是一个为了回家的历经坎坷故事。但作者没有被珠穆拉玛峰这个世界高点吓退,也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疾病击退,更没有被回家路上的无数意外击沉。他用一种永远向上,永远攀登,永不放弃的精神,向读者讲述着他的人生故事。这不仅是个讲述攀登的故事,也是一个人生战胜苦难的励志故事。问世界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因党争而屡遭贬谪,一生在政治上不得志,然而苏轼为人旷达豪迈,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苏轼词突破了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词风和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意境开阔,题材多样,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汇集苏轼生平词作,分正编、附编编次。正编收录292首编年
在书中,叶先生从诗歌的起源讲起,逐一剖析了历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点。特别强调了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叶先生不仅解读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更深入地挖掘了诗歌背后的情感、哲理和审美追求。还特别提及诗歌与人生、与自然、与社会的紧密。她认为优秀的诗歌往往能够超越时
本书以“唐诗的源流”切入,开启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全书由浅入深,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紧接着,“知人论诗,以诗解人”,解读了唐代20位诗人的代表作品,亦将品读唐诗的方法娓娓道来。简明的语言表达,通透的诗歌讲解,细致的字词分析,让中学生对唐代的诗人、诗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诗歌风格有了深切的感知。
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当时正处于魏晋之交,社会上一群文士从外表上看放浪、恣纵、旷达、不守礼法,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内在的悲哀和痛苦。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叶嘉莹先生细腻深挚地解读了阮籍脍炙人
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叶先生学识渊博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酒”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模拟古人,而是借“拟古”之题以自抒怀抱,申述在晋宋之交的
本书是一部特殊年代的私人生活史。作者生于1958年,全书以散文的笔调,从不同侧面回忆了自己人生的前二十年,讲述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生活,各种农活的劳作方式,家乡的特色吃食,父母的辛苦撑持,乡人的喜怒哀乐,自己青年时代的苦闷、向往直至考上大学改变人生的经历。全书以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