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其审美取向与现代意义的小说差异甚大,反倒近于随笔类散文,风格平易,技巧和藻饰的痕迹趋于消泯。从六朝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到两宋的《东坡志林》《夷坚志》,再到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等,高峰迭起,佳作如林。本书对笔记小说的发展历程加以系统梳理,既有擘肌分理的理论探讨,也有功力扎实的文献考辨,文本解读
晏几道传世词集为《小山词》,本书即对《小山词》作校勘、笺注、疏解、集评,附录传记、题跋资料等,并别具特色地萃集了《小山词》的和作,为读者和学界整理一个较为完善的集大成的现代读本。
本书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院所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设“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史研究”“学人述评”等版块,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部分版块有名家特约稿,相关研究论述具有权威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综合研究”栏目中的“文本与图像研究”“医疗文学研究”等处于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创
本书《明状元唐皋佚文辑考编年》在传统古典文献学分支--辑佚 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最新的数字人文技术,包括各类影像型、 全文型数据库,借助CBDB、GIS、Pajek等工具分析了明代状元 唐皋的生平行迹和社会关系,进行既广泛又具针对性的查考,最 终获得大量传统辑佚方法难以触及的佚作,基本复原了唐皋的《 新庵文集
《大海寂静》是一部诗集,共分六辑,诸如一切的存在都如永恒之物一条鱼的爱没有终极沧海桑田只有爱可以留下来。作者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深入内心的宁静角落,于世间万象里探寻寂静之美。在这片寂静的精神天地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诗意的涌动与诗性的喷薄,同时以有形与无形的大海为依托,构建起一处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阅读这本诗集,就像
一千多年以来,杜甫的“诗圣”的地位可谓无人可堪比肩, 作为诗国中光芒万丈的集大成与开新者,杜甫之诗风格浑成,意象独出。 台湾大学中文系欧丽娟教授代表作之一《竹影鲸歌:杜甫的意象世界》 致力于足以显发杜甫生命与艺术成就的标志性意象, 如竹、花、月、鸥鸟、大鲸、鸷鸟等,吸收传统中的灼然慧见, 将杜诗意象纳入《诗经》以来的整
本书以历届“中国新闻奖”(1979—2022年)通讯类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新闻叙事学理论,结合新闻学、叙事学、语言学、符号学与美学等相关理论,旨在探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的新闻通讯作品叙事话语的演变特征、外在动因及发展趋势。本书为构建具有本土范式的中国新闻叙事学理论体系,以及参与全球新闻叙事学的理论秩序和制
“归来作家”指在“新时期”重新恢复创作权利的一批作家。在小说创作领域,被文学史划入这一群体的作家主要有王蒙、从维熙、高晓声、陆文夫、张贤亮等人。他们复出之后的作品,较为集中地以个人与社会的历史记忆作为题材。历史亲历者的身份,使得他们自觉地从个人经历中寻找素材。可以说,他们不同于前后时代作家的区别性特征,就是其小说强烈的
《民国报人作家王钝根研究》一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通过民国报人作家王钝根的文学生涯“个案”来观察1911年以来旧文学的发展状况,以民国文坛网络中的一个点来考述旧式文人创作的情况,考述他们对以往文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新文学的吸收和接纳程度。书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民初报人王钝根的生平考述、“旧派文学”
自2019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每年年初在北京发布《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报告以网络文学内容创作和改编市场现状为蓝本,从时代定位、行业趋势、IP产业、版权保护、网文出海、人工智能等层面,完整呈现了我国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各项趋势。至2024年,这份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五年,五年以来报告以其数据的翔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