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2019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体评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能使我们透视百年来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深层意涵和整全意义。从2019年、1949年到1919年,在这种回溯性地进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为理论基础,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是阶级意识,廓清了笼罩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为网络空间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学理依据。同时,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分析贯彻始终,阐明了互联网具有的生产力属性
回答现代国家究竟是什么,既离不开史实,更离不开原理。可惜,目前汉语学界这两方面工作都做得不够。本书尝试在诸多思想家的历史和生存语境中辨析现代国家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些原理回掷到历史和生存语境中,以甄别其突破性意义和基础困境。在此双重争辩中,现代国家的本质意义及其基本限度得以彰显,而由其所揭示出来的内在于现代世界中的理性与
《矛盾与结构》是一本具有创新意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著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从分析事物本质的矛盾构造规律开始,逐层展开对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二元对立的矛盾演变为多元的系统结构关系,矛盾运动推动低级系统结构演变为高级有序的系统结构、自然系统演变为社会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矛盾特
本书是苗启明研究团队关于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系列研究成果。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从宏观人类学高度开创了哲学思考的人类学平台,通过哲学转向人类学而开辟了人类学哲学这一新学科。这一哲学考察了人的人类学生成、人类学存在、人类学本质、人类学活动、人类学价值优化追求和人类学发展规律,追求全人类的合理生存健康发展和不断走
本书作为研究价值观内容的图书,主要介绍了价值观的本质内容、核心理念、形成方式、发展环境、现状透视、规律探寻以及培育路径,本书立足价值观发展的实际,以价值观的多维视域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结合我国当前价值观变迁的实际,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了价值观的内在规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价值观的研究积累,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了价值观的研究视角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
本书以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一书为对象,系统地反思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有力地回护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在写作模式上,摒弃了“商榷”“争鸣”的传统体例,采用分栏和“评注”的方式,使人耳目一新。
本书是一部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通俗哲学导论,始终围绕哲学上的大问题和关键概念展开,用生动的案例使抽象的哲学概念“活”起来,引导读者充分理解概念在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并结合事实,不断引导读者走向系统性思考。作者激励读者沉思、探索并主动参与到哲学学习过程中,使哲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的沉思之旅。
全书共分6卷,卷一,世界之思,23篇。卷二,历史之思,40篇。卷三,社会之思,23篇。卷四,文化之思,27篇。卷五,智慧之思,43篇。卷六,36篇。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辨析,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等等之外,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对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作出回应,如对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