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2相关概念界定1.2.1“一带一路”国家1.2.2能源产能合作1.3研究思路和方法1.3.1研究思路1.3.2研究方法1.4创新点和不足1.4.1主要创新点1.4.2不足之处2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2.1文献综述2.1.1产能合作的研究进展2.1.2我国
高铁网络与都市圈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及政策研究
面对国际贸易新格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在对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22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数据,分析中国对RCEP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测算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
本书以“个人所得税家庭经济行为效应研究”为题,基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制度背景,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家庭负债不断攀升,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国家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以调整、引导和激励居民行为为切入点,以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为研究方法
从高速铁路的一般商品属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来研究高速铁路的经济效应。高速铁路作为一般商品,参与运输服务市场竞争,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取得经济收益。作为准公共产品,高速铁路的修建可以带来乘数效应,带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使产出增加。更为重要的是,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区域可达性提高,带动高铁
本书分析政策环境(特别是货币政策环境、监管政策环境和财政政策环境)如何影响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而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分析金融系统性风险如何导致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来防范和管理系统性风险,从而保证我国宏观经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本书探讨了政策环境如何影响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
在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如何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进而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外资的快速涌入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促进了劳动力就业,间接效应是通过技术扩散和示范效应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附加效应是对我国企业工资水平及工资差距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由于外资企
本书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汲取西方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合理成分,并运用系统动力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最终融合升华形成了多层次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然后度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进而综合测量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同时构造中国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综合指数。接着分析经济不平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地区发展。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赴东北地区考察,3次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多次对东北全面振兴作出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北全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倍增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数字经济将显著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在现实中,传统行业,尤其是本应成为数字经济主力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