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恩》这本书是一部亲情散文集。作品的特质在于其“情理并重”的书写,并将一个传统的题材写出了新意。在表现“私情”方面,作者并不局限于书写美好的记忆,而是更多客观地表现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一代人的苦难与无奈,甚至用大量的笔触变现父辈的局限甚至不堪。文章写“私情”又旨在探索和表达某种“公义”,以表现一代人境遇的“点滴”上深入触
本书稿系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离休军人石光荣和子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戎马一生的老革命石光荣希望儿女们延续自己的军人理想,继承自己的革命事业,而适逢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浪潮,三个儿女顺应时代发展又很有独立的想法,最终大儿子石林在精神上终成石光荣的继承者,女儿石晶、小儿子石海在经历了几番坎坷后,也在事业和爱情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少年蒙参本是单纯善良的书生,其父为建文朝旧臣。蒙参为了让家人能在新皇朱棣的统治下生存,被迫加入了“锦衣卫”,一步步走上百户之位。与此同时,在明朝边境流言四起,传说边地出现阴兵,连连伤人。皇帝此时已被瓦剌扰得头疼,无力顾及边地阴兵之事,然而此事却越闹越大。为了查清阴兵伤人事件的真相,为皇帝解除后顾之忧
国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流传的智慧,是古人总结出的道德模式。《写给孩子的国学故事》所选故事情节生动,富有启发性,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写给孩子的国学故事》所选的国学故事涉及面广,其中既包括名人志士,帝王将相,也包括寻常百姓,故事生动活泼,语言精练通俗,插图形象可爱,让小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引人
本书是一部将我国辞赋纳入到东亚汉文化圈中予以关照,着力探讨其域外流衍的专著。是书以中日文学关系极为紧密的唐代与平安王朝为研究时段,以唐赋中最具代表性的律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全书含绪论在内共七章,从传播考论、影响考论、域外返观三个层面展开,既梳理出了唐代律赋在日本传播的事实,也抉发出了日本对律赋的受容及
本书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年度作品结集。编辑部从2023年发表的文章中精选47篇,按内容编为六辑,记录阅读心得,追忆人物往事,寻找艺文活动中的点滴趣味,珍惜日常生活里的吉光片羽。作者多为华语散文界的名家高手,也有九零后的文坛新秀,作品见报后的社会反响也极佳。笔会是中国报纸的老牌副刊,文汇报的第一品牌,此番优中选优,将散
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的发生土壤及发展环境不同,彼此之间存在很多的共通性与联系性。本著作导入“东亚认识论”,围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东亚儿童文学展开讨论,以求更好地廓清东亚儿童文学与西方儿童文学之间的异同,明确东亚儿童文学身上所具有的“主体性”特质。基于时代背景及所处的“儿童文学场”
身处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我们正面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人文学科新挑战。与此同时,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为文、理、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交叉学科融合提供了契机与支持。科幻小说以预见性与创造性为我们认识、理解并应对近未来技术世界提供了多层面、多元化路径。因此,基于这种新语境,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中深入认识科幻小说的认知模式与社会
纵观百年的乡土小说创作历程,民俗一直是重要的表现主题,在不同时代的小说创作中,民俗以不同的形态进入文本中。无论是五四乡土小说、左翼乡土小说、京派“梦幻乡土”小说还是后来的“山药蛋派”小说、寻根小说,都非常关注民俗这个领域。乡土小说中的民俗书写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意象、事件和场景,而是有关传统、国族和现代性想象的复杂系统。
《草原现代时》主要特点是抓住“现代”二字,描写草原在今天这个大时代的传承和变化,既不沉迷于末日感叹,也不粉饰生活。把草原人真实的现代生活展现出来。本书采用经典地理类文章写作方式,通过对具体的牧民的访问,体现相关地区的牧民的生存状况。全书分为6个大章,从宏观至具体,从自然景观至经济生活,从文化现象至柴米油盐,逐步刨析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