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范式。本书以英国伯明翰学派为中心考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主要运用历史研究与逻辑研究相结合、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缘起,以及英国语境中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文化马克思主
本书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结合胡塞尔的其他著作及手稿,对《笛卡尔式的沉思》这一20世纪著名哲学家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导论著作中的五篇沉思予以细致的分析说明,就其中所涉及的现象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严谨的讨论与梳理,并且剖析了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中心所特有的概念、术语。该书简洁明快,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的艰涩烦杂,是一部经典“先验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叔本华哲学中的充分根据律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研究。作者大致梳理了前人对根据律学说的研究成果,以及叔本华根据律思想的理论渊源。充分根据律,简称根据律,它有四种形态,分别对应着人的四种认识能力,即感性、知性、理性和自我意识,由此产生四个层次的表象,构成了我们身处其中的表象世界。根据律是一切知识的基本原则,也是
本书试图对这些理论分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梳理,探讨这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理论的基本内核,挖掘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以凸显这些理论的洞见与局限。书中首先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对这些理论的源起和流变进行梳理,分析它们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理论观点进行分类、提炼和综合,并
在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面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加剧,尽管各种绿色思潮纷至沓来,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超越的思想。
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当今世界正在陷入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泥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跳出这种泥潭,求得真理的方法。为此,就需要重新研究马克思的世界观与其他世界观(包括传统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区别
作为分析哲学的开创者,弗雷格为当代哲学的进展提供了大量的思想遗产。其中,最广为人知且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他关于涵义与指称的著名区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对弗雷格涵义理论的阐发、推广、批评与捍卫构成了当代分析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克里普克、刘易斯、戴维森、达米特等分析哲学史上的标杆性人物都不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五辑)》围绕“新时期教研质量提升与新骨干教师培养”这一议题,从理论开掘、主题研讨、实践探索、研究新论四个维度展开讨论。作者通过对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的理论开掘,帮助读者读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进建构新型转化融通关系的探究自觉;通过对叶澜教师观的主题研讨,帮助读者读懂教师,提升教师转型发
本书共12部分,内容包括:旧时空、世界因观察方法的改变而改变、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宇宙的涟漪、世界的尽头、时空的方向、节节败退的时间等。
本书以罗尔斯与哈贝马斯的对话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二者共同关注的公共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属于比较哲学研究的范畴;从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政治问题的不同解释切入,我们发现构成二者之间差异的难题主要是对公共性问题的阐释难题。正是这一难题,构成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公共哲学的不同立场、制度安排以及结果阐释。紧扣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话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