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中国民族器乐协奏曲作品、中国民族室内乐重奏作品两大板块,收入当代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具有代表性的11首中国民族音乐经典原创优秀作品,不仅反映了青年作曲家多年以来创作中国民族音乐的经验,也反映了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追求。这些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符号,又兼具时代曲风,同时加入现代演奏技巧,能在听觉上与不同受众产生
本书收录了张铁林先生从少年时期到近期近50多年的写生作品和日常记录文字,并附有一些未曾公开过的影像,从日期梳理、心态变更、地理跨越、学习、工作全方位记录了成长历程与艺术人生。其笔记写作思路流畅,可读性很强,读完书中内容更像是一本丰实个人散文集。内文着重写了他生活、游学、旅游记录的事例,另有与各界名人朋友的有趣记事如张艺
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从美学观点分析齐白石的诗画作品。齐白石既是画家又是诗人,12岁临习一生画作不少于三万幅,同时也是个多产诗人,一生诗作三千余首.其诗与画的美学关系有内外之分,表里之别。其外在关系是形式范畴上的“以诗题画”和“以画解诗”。其内在关系是内容范畴是的“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其诗美学与绘画美学在相互影响着,
《溪山琴况》是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撰写的有关琴乐的理论专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琴美学思想与精微的弹奏技法。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之原则,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根据冷谦《琴声十六法》提出二十四琴况,从指与弦、音与意、形与神、德与艺等众多方面深入探讨了琴曲演奏中的美学思想。《溪山琴况》是古琴美学的集
本书试图从技术、艺术、文化三个维度研究科幻电影的听觉奇观建构。第一章首先梳理奇观社会、电影奇观、听觉文化、声音景观等一系列概念,尝试超越电影奇观仅仅是“视觉奇观”的传统认识。第二章聚焦科幻电影听觉奇观营造中的技术构成。第三章探讨科幻电影听觉奇观营造的艺术手法。第四章对科幻电影中外星人和机器人的“人声”展开专题研究。第五
在过去十年间,新力量导演规模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观念上的开放性、意识形态上的包容性、思维上的多元性,置身商业大潮的现实性和世俗感性”等特点,在多元化的创作中走向成熟。本书围绕新力量导演创作群体,遴选了在艺术性和商业性有代表性的导演,如路阳、滕丛丛、魏书钧、韩延、刁亦男、陈思诚等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切片,分别对
《白兔记》作为南戏的经典作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自问世至今不断地被搬上舞台。本书旨在对《白兔记》的演出史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系统梳理与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白兔记》的文本与演出情况,探讨其传播演变的规律及影响。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对《白兔记》的早期文本进行考述。第二章分析《白兔记》在清代、民国的传播情况。第三章的论
本书选择以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与海德格尔生存论时间观为代表的现象学视域,用基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理念建立的私人循环概念为关键词,对洪常秀电影进行从故事到话语的深度剖析,以探究其私人化影像风格的建构路径:洪常秀用滚屏式重复出现的场所与在这些场所中发生的貌似雷同的闲谈,洗练地拼接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域,它是一个不断
本书为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连续4年举办的影评征文大赛中的获奖影评选集,再特邀部分知名影评人的优秀作品,汇为此书,展现新时代湖南影评和电影文化的多元风貌与发展成就。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是由湖南省民政厅登记、湖南省文联业务主管、湖南省电影局支持的省级社会组织。协会团结凝聚了大批影评人和爱好者,进一步发
《中国电影批评年鉴2022》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年度科研项目。该书是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学术性、专业性、文献性工具书。内容包括:总论(中国电影批评的宗旨、立场及路径)、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学术前沿、中国电影学派研究、中国电影创作纵横谈、中国电影论争集萃、中国电影批评年度力作、网络与电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