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章主要阐释舞蹈及其艺术特征、舞蹈教育学及其重要性、舞蹈教育的具体作用;第二章内容涵盖舞蹈教育的理论依据、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舞蹈教育教学的学科建设;第三章分析舞蹈美育理论及其价值、舞蹈美育课程及教学意义、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舞蹈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第四章论述舞蹈艺术及其传播方式、舞蹈艺术教育的特征与结构、舞蹈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分析民族乐器的分类方法、民族器乐发展的高峰时期、民族乐器表演及文化发展;第二至五章分别从“管”类乐器、“拉弦”类乐器、“打击”类乐器、“弹拨弦”类乐器四方面探讨民族乐器的文化传承;第六章站在发展实践的角度,研究民族乐器进校园传承音乐文化的实践、民族乐器在文旅结合中的保护与传承、民族乐器传承与发展的实践
本书为2022年湖南省自科基金科教联合项目“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产教融合体系结构与质量评价研究”(编号:2022JJ60018)的研究成果。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2JY19)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共六章:第一章钢琴教学理论概述、第二章钢
《滕王阁序》是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素有“千古第一骈文”之名,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代表了中国骈文的最高成就。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当时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就把它抄录下来。历代抄录《滕王阁序》的书法家不在少数,其中写得最赋予神采的当属文徵明。文徵明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之气势,却具晋唐书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行书《千字文》全卷,绢本,尺寸:31厘米x284厘米,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该卷用笔精到而萧散流畅,又不失草书之磅薄,是其传世中的优秀作品。本书
本书选自《落花诗册》,本帖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本书采用环装装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本书是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九件尺牍的珍贵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专家考证,这九件尺牍书
赵孟頫《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重修玄妙观的,赵孟頫一生书写的书法作品墨迹版较多,碑刻版也很多,据说其一天可以写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赵孟頫的文章也是冠绝时流的,《三门记》楷书中有行书笔意,这是不是启功所说的楷书当行书写,行书当楷书写?我们也可以这样写,可以让楷书更生动,更活泼。本书采用环装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写就,不顾笔墨之工拙,字随书家之情绪起伏而变幻,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通
《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本书采用环装装订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