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人》系列是澳大利亚独立出版的一系列哲学通识书籍,每一期以哲学的角度探讨当下的人类社会,严肃又有趣。本期主题为平衡,探讨在如何把古今的哲学智慧运用在当下普遍失衡的生活中,恢复我们的生活秩序。试图去探讨,古今哲学家如何在混乱中创造秩序;在不和谐中寻找和谐。平衡是现代人的重要生活议题,很多人也许都觉得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本书围绕现代性这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论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了黑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思想家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和流变,揭示了其中的思想继承与创新关系。全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学术水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社会整合问题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书是广松涉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意义》(两卷本)的入门书或精华本,也是《事的世界观的前哨》(《事的世界観への前哨》)的雏形。全书由广松涉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8篇论文构成,其地位相当于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之于《哲学沉思集》。本书在批判主体-客体的传统二元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自身具有原创性的关系性认识论。
《俄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纲》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子课题“俄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丛书》中的一本。该书对俄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发展作了系统的阐述。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启蒙与变革: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初步阐
本书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一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了某些观点和看法,力求使理论文字更规范化,并增加了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大幅增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俄国、苏联和当代俄罗斯的演变进行了系统论述,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书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的学术争论情况作
本书以人的生老病死是怎么发生的、人在临终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等主要方面开题,从宗教、文化特点和差异、社会历史阶段、习俗和观念、认识层次等各方面,结合古今中外哲人大家的论述,引经据典,对死亡这一无法回避的命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剖析与阐释,也从哲学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旨在引导国人学习与死亡相关的知识,从而正确地认识死亡
回望与追忆伴随着逝者与生者,彼此交融,体味人生,感悟生死;个人的精神品质是逝者的价值体现,也是留给生者的遗产。这种爱的遗产让生者在感叹丧失与悲伤之余,也能冷静地面对缺失,觉解生死,带着爱继续完成人生之路。《回望与追忆》收集了古今中外多篇关于生命的回顾以及亲友的回忆散文,并做了清晰的阐述,旨在引导读者从这些优美的文字中吸
本书作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著作系列中的一种,所关注的主题既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在经历了“生”的“伟大”后不得不遭受“老”与“病”的苦痛,在这种苦痛经历中,我们如何超越苦痛并为之赋予意义,同时为“死”的“光荣”做好准备。所以在这本书中侧重解答如何有准备地迎接死亡的问题,明确告诉读者:我们是可以通过生前预嘱、预立遗嘱以及培养
老年失智症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令人心生恐惧的疾病。失智是不可逆的退化过程,漫长的病程一点一点地将生命所有的灵性与尊严侵蚀,那种痛苦与无奈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然会为之触动,并逐步领悟到死亡的真谛,从而观照当下的人生,建立起沟通生死的生命智慧,使我们从容应对人生中的任何挑战与苦难。本书针对失智与失能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对什么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次修订,编者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在查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各个时期的发展。全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