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是日本青年哲学学者平原卓的哲学普及作品。本书以帮助读者从系统吸收哲学知识,重新思考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为出发点,从古代、中世纪、近代到现代中筛选出50部西方哲学经典著作,包括《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君主论》《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致死的疾病》《悲剧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5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组稿、编辑。《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2辑总第35辑)》分“当代境遇与思想发展”“基本理论问题辨析”“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三部分,汇集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法国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慨然呼吁“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出发为马克思主义做了有力的辩护,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霸权做出尖锐批判。然而,解构主义何以“向马克思致敬”?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如
本书是全国生命教育实验负责人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新作品,由论文、讲话、杂记、随笔、演讲、游记、题词、采访八个篇章组成,内容涉及生命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生命教育在学校落实的途径与策略,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挺立的生命姿态与美好生活等等。作者结合自己的理性思考与现实生活对生命教育娓娓道来,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生命教育图景,
“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吗?”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瞬间可能都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当一个人被推到生命的尽头,死亡会像镜子一般映照出这一世的得与失、幸福与遗憾。而生命的悲剧从来不在于人生苦短,而在于没有活成真正的自己。这是***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论述生命与活着的一《人间生死书》,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经验让她与大卫·凯
本书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对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赖特的阶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研究,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西方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社会政治状况、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本书主要涵盖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形态,包括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法国批评主义及最新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
“作为一名医生,我一直支持‘医乃仁术’,我们的第一要务一定是尊重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可以逾越生命。”——路桂军中国安宁疗护旗手、中国疼痛领域专家、医学人文学者路桂军医生首次分享自己21年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述说动机来自21年在临床一线所触碰的每一个真实可感的生命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一线接触的病患案例讲起,探讨疼
“精神人文主义”是杜维明教授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正式提出的论域。在开展“文明对话”、与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对话的过程中,印度学者巴拉苏布若门尼(R.Balasubramanian)向杜先生建议,应该把儒学当作一种具有精神性的人文主义,以区别于世俗的人文主义。受此启发,杜先生以儒家仁学,尤其是思孟心学的精神价值为核
从古至今,死亡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有死的人类。到底什么是死亡?如果说顺天应时的古人对死亡尚有几分乐天知命的达观的话,现代社会由于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撑,死亡越来越被边缘化。人们刻意回避死亡、制造死亡禁忌,营造一种没有死亡和看不见死亡的人生与社会,死亡是什么的问题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和思考。然而,死亡不会因为人们刻意回避就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