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以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背景的历史演义小说,本书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叙事蓝本,以史为据,以时为序,从西晋灭亡开始到刘宋代晋为止,时间跨度从公元300年到420年,以先后登场的门阀为主线,诉说东晋一百年间的历史故事。东晋的显著特点是门阀政治,“祭则司马、政在士族。”以先后登场的门阀或猛将(琅玡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
《记住乡愁(四)》是反映”乡愁”为主题的文学集,全书分为旧体诗、现代诗、散文三部分,共收录了第十四师昆玉市、和田地区、新疆地区以及疆外作者诗歌、散文作品共130余篇,文风朴实,情感真挚,以乡愁文化为主题,在边疆地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努力
本书以广东境内东江流域为创作视野,以中篇小说的形式,融合报告文学和口述史的特点,讲述二十世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英雄故事和革命传奇。书中包含两个独立篇章,《东江源:浴血九连山》讲述发生在东江上游和平县,关于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战士梁威林、郑群、林镜秋、林若、曾天节等人,革命烈士尤水清、尤根英等
本书讲述了:小庄在学校上生物课,观察蚯蚓,同学小丽说蚯蚓钻土的行为很像盾构机,小庄不明白什么是盾构机,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小庄很不服气,回家后询问家里的多用途机器人多多,于是多多给他讲了盾构机的外观和用途。小庄十分好奇,继续追问,机器人多多决定趁假期带着小庄和好朋友小贝,一起搭乘时光机穿梭时间长河走进盾构机的世界。
本书入选海盐县委宣传部资助的2023年海盐县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本书中的部分作品已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共六辑,第一辑生活课:孤独与温暖侧重个人生活体验,表达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第二辑生活的姿势以独特角度切入生活,观照生活,以小见大;第三辑倾听光的声音以抒情为主,呈现温暖色彩;第四辑生活课:非常现实表达个人对人生
我的家在齐鲁大地泰沂山脉脚下,一道用石头垒成的长墙隐没在山间。我没想过是谁建起了它,也没想过它会通向哪里。直到有一天,我学到一篇课文——《长城》。老师说:“其实,有一道古老的长城就在我们身边”……
本书是人文地理板块中的一册,通过讲述有关黄河的人文地理故事,引导孩子了解与黄河相关的传统文化、地理风貌等基本知识。
本书是长篇散文类图书。《黄河册页》一书紧扣宁夏地域生态和人文环境特点,加入黄河石、黄河号子、羊皮筏子等黄河元素,内容涵盖了“枕河入梦”“金岸山水”“碧树芳草”“河畔烟火”四个篇章,以细腻饱满的笔调,抒写出“黄河滩”“黄河渡口”“渡河”“黄河湾柳树”等一帧帧“泛黄的册页”。本书以细腻饱满的笔触,以作者对黄河岸边故乡的回忆
本书是“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中的一种,为王安石别集,宋王安石撰,清翁长森重订。《江苏艺文志》指出,是书卷中有“金陵诗征”四字,疑此书当名为《荆公金陵诗征》,或者是后半卷采自《金陵诗征》,未知孰是。《荆公金陵诗钞》内容丰富,共收王安石诗歌309题350首,有与友人同游诗、咏怀金陵古迹诗、风景诗、咏物诗等,对于了解王安石与南
本书是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所著的回忆性随笔结集的修订版。作者自1952年进入中大中文系念书,毕业后留校教书育人,与中大结缘逾七十载。全书各篇散文,文笔清新雅致,又不失灵动性情,纪事、怀人、写景,将康乐园的往事娓娓道来。作者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视野开阔、识见独到的史家眼光使本书独具学者散文的风格,通过对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