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线描插画是一种简单易学、容易入门的绘画方式,具有清秀、隽美、含蓄、夸张等特点,其画面多富有韵律感和装饰美。本书通过理论+实例的方式,将黑白线描插画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现给广大读者,让零基础的小白能够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逐步掌握绘画技巧及创作方法,最终可以进行独立创作。 本书共9章,第1章分享了笔者常用且好用
本书收录了作者陈华四十年来拍摄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老校园照片一百五十余幅。作者以一位老南大人的视角,将历史建筑遍布的老校园比作每一个南大人的家园,用相机记录下老校园数十年时光流转中的不同相貌,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笨重的大相机到小巧的手机,着迷地拍了四十年。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镜头,邂逅南大老校园的春夏
本书回顾和分析了2022年中国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10部电视剧,并以此10部重要作品为个案,深入剖析年度中国电视剧行业的重要现象。秉持多元的评价标准,本书分析的10个案例是经由450万影/剧迷、数百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影视专业学生代表、50余位国内知名影视专家的三轮投票评选出的作品。2022年主题创作蔚然成风,引领多元
《考研音乐史核心考点》是胡东辉考研音乐史课程视频的配套资料,由《胡大水考研中国音乐史讲义》和《胡大水考研西方音乐史讲义》精简而成,主要收录全国一百多所音乐院校近十年真题考点,同时参考市面所有教材讲义进行整理总结,知识点覆盖比较广,具有较高的普适性,逻辑比较简洁明了、应试性强,更容易背诵。
稿件是对伊丽莎白·古德林TeachingDance:TheSpectrumofStyles的译著,详细介绍了风格频谱的教学方法、适用人群,也对不同种类的潜在读者的常见问题做出了解答,并深入讨论。本稿件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受众。频谱所提供的教学方法,可应用于不同门类的学科教学,也适用于各年龄和各舞种的课程教学,不论是已经从
数学理论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取决于其中所概括的原始材料的广泛性。基于算法的音乐分析前沿理论的诞生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互涉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体系化时代。本书作为“新文科”与学科交叉的代表性成果,将打通专业间的藩篱,打通文理界限,以辩证逻辑和转化方法引入算法与建模,为音乐分析提供创新性策略。其成果在提高专业读者的音乐分析能力的
《中国电影的历史重述与理论建构研究》,万传法著,上海戏剧学院科研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本书的一个主要任务,便是通过对“重写电影史”“华语电影”等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百余年来“中国电影理论”的生成与发展等的爬梳与辨析,从而尽可能为中国电影学界的这一困境寻找到一条“破解”之道。由此,在本书的整个构架上,分为三编:历史编、理论编
《中国电影大典》(全20册)由丁亚平主编,全书2200余万字,4000余幅图片,第1—14册为“影人影片卷”,第15—16册为“机构人物卷”,第17—18册为“期刊编辑卷”,第19—20册为“北京电影学院卷”。全书收录自中国电影诞生之日起至今的有代表性的影人及其影片,代表性的电影机构及机构人物,代表性的期刊及编辑人物词
沈福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漆艺家和工艺美术教育家,在髹漆工艺实践与工艺美术教育等领域成就卓著。在20世纪西方现代文化冲击与中国本土文化追求现代转型的语境中,他不仅保留了传统漆艺的“漆性”,而且实现了传统髹漆工艺的现代学科化,在我国工艺学科的建设中形成了一种“沈福文效应”。“漆”的形状不是固化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游移和漂
《中国电影大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社丁亚平研究员主编,汇集国内一批电影学者编纂的大型电影类大型文献类图书。图书收录自中国电影产生以来的影人、影片、机构、研究等详细信息,包括影人传略、相关典章、记忆评述,影片简介、相关评论等等。本稿件为《中国电影大典》影人影片卷第一卷,收录60位自电影诞生以来至1904年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