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其通行译本鸠摩罗什译本,共计七卷二十八品。本卷《妙法莲华经》内容起自“安乐行品第十四”,终于“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之末,共四品,约一点一五万字。整卷由七幅纸张连缀而成,纵二十六点七厘米,横七百三十厘米,满行二十二字,共五百二十一行,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此作属赵孟頫晚年小楷精品,行笔轻松畅
本书收录隋唐小楷六种。 《董美人墓志》,隋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刻,为隋文帝杨坚四子蜀王杨秀的侍妾董氏之墓志。石宽、高均为五十二厘米,小楷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此志字迹端庄秀美,俊朗挺拔,骨秀肌丰,楷法完备,是隋志小楷中的翘楚。 《苏孝慈墓志》,隋仁寿三年(六〇三)刻,清光绪十四年出土,原石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石宽、
《大般涅槃经》,纸本长卷,纵二十点九厘米,横三百八十点三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此卷书录《大般涅槃经》第三十三章,内容为佛陀涅槃前对佛弟子的教义。此作通篇以鸡矩笔写就,起笔转折,淋漓尽致,方折犀利坚挺,圆转光滑有弹性,笔画生动,法度森严,与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相比,不遑多让,为隋代写经小楷中的珍品。 《兜沙经
《金刚经》,纸本长卷,纵二十八厘米,横四百三十八点四厘米,国家图书馆藏。该卷首题缺失,损去八百多字,仅余四千五百字。据款识,此卷书于仪凤元年(六七六),可知是武则天为母亲追福所造经卷之一。书写者刘弘珪是一名下层书吏。此卷结构工稳,法度完备。笔画精妙,露锋起笔,转折疾劲,略具行楷笔意。整幅作品飘逸劲利,神韵独具,是写经书
本书收录九种锺繇小楷作品。 《宣示表》,三国魏锺繇书,真迹早佚,刻本始见于宋《淳化阁帖》。此刻本据传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所摹。此帖气息醇古朴拙,用笔自然简远,布局幽深茂密,是魏晋时期小楷代表作。 《贺捷表》,书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为锺繇得知关羽被杀后写给魏帝的奏表。此帖保留了较强的隶意,“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浦江剪纸的地域特色;浦江剪纸的渊源流变;传统女红与浦江剪纸;民俗文化与浦江剪纸;戏曲表演与浦江剪纸;书画艺术与浦江剪纸;建筑风格与浦江剪纸等。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涵盖规范书写知识、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三大板块。硬笔书法部分讲解硬笔楷书与硬笔行书的书写技巧,包括笔画、结构、章法等诸多方面;毛笔书法部分则介绍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书写技法,并附有书法简史及古代书论精选。
本书从人类的岩画到现代派艺术,从建筑、绘画到音乐、文学,从巴黎艺术大师到印第安人,房龙将人类迷人而庞杂的艺术和盘托出,让读者犹如经历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他用一种鲜活有趣、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隐藏在绘画、音乐、建筑背后的故事,让艺术变得无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八个章节每章大致讨论二三十年间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作者并未局限于艺术家生平介绍和风格分析,而是将14世纪晚期至16世纪期间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视觉与物质文化置于宫廷文化、商业网络和宗教改革的三重语境中,围绕艺术领域中出现的诸多变化展开论述,揭示了艺术赞助、新兴资产阶级的收藏需求以及宗教改革对图像功
本书展现了李叔同这位音乐、美术、书法、戏剧全才大师的艺术境界。李叔同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创作,音乐中流淌着禅意的悲悯,绘画里蕴含着空灵的哲思,书法间挥洒着澄明的心境,戏剧表演直击灵魂深处。本书通过解析他的经典作品,揭示其如何在尘世喧嚣中以艺术为舟,渡向精神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