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给儿童的人文类读物,主要讲解了西方神话。神话是一切文学和文化的源头,也是系统学习历史之前的先导课程。对于历史的时间跨度和一些抽象概念,低龄儿童很难理解。而神话具有强大的故事张力,适合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学习,学习神话和民间故事相当于在进入正式的历史学习之前,先打下一个基础。这本《给孩子的神话通识课》一共有50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史料分类基本借鉴《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分为寺院兴废、高僧大德、名家诗文、逸闻杂记、考古发掘史料和外国史料六个部分。《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辑录的是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未收录,而能反映南京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
《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太平经》之作,其初衷是为了表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底
本书采用原经文、布依文直译意译,以七言句诗歌形式呈现。汇集世代流传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安龙县一带布依族聚居区的传统摩经,包括《故养经》《倒蛋》《神树邦》等。
《抽空:加尔文与现代秩序的兴起》着眼于新教对传统神学与形而上学的反叛,将加尔文的思想道路概括为“内在性的抽空”,这一抽空之路意味着对奥古斯丁“自我之路”与阿奎那“类比之路”的双重背离。路德用上帝的“隐藏”摧毁了世界与生活的实在性,加尔文则试图用上帝的“显现”对抗路德的解构神学,结果却在更深的意义上抽空了世界与生活的实在
本书内容包括: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1980-2020);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术著作一览(1980-2020);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发表论文一览(1979-2020)。
这是一部关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生活传记,全书分为溪山开宗闽南禅风台岛慈云南洋法雨四大版块,描述了清水祖师信仰由安溪开端,向闽南及闽省内外、台湾和东南亚等地传播的过程。旨在借助这种民间信仰的纹理和面相,观察闽南人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生活,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组织形式,为清水祖师信仰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时空中定位,进而阐释这一民间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先后出现的民间教派弥勒大乘教、摩尼教、白莲教等十多种教派。这些教派在中国底层社会有深刻、广泛的影响,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积淀,其中承载和隐含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元素,是民族精神的标本,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本书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巨大社会整合功能且卷帙浩繁的民间文学中蕴含的民间信仰出发,考察民间信仰在边疆民间文学中的传承与现代意义。在研究视角上,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有机结合,突显了二者的交融性。对于西南边疆少
甘地(MohandasKaramchandGandhi,1869-1948)是印度现代具世界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宗教改革者。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启对甘地的研究,特别是以宗教为切入点进行学术探讨,是深入了解印度宗教与圣雄甘地,研究解印度现任总理莫迪连续执政后背后的民众心理,分析宗教与现代性之复杂关系所必需。 本书分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