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汉语语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为考察对象,希望通过对其源流演变做出调查分析,以便了解佛教文献副词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整个汉语副词发展准备必要的条件。本书注意了两点: 特色研究。不论是副词+否定词、同素异序副词、同义副词三音节叠加、重叠式副词,还是程度副词做补语等,都是副词中比较特殊的现象,通过对
《唯识研究》第七辑收录论文13篇以及两篇佛经今译,按主题分为三个栏目:(1)唯识学的思想、历史与文献;(2)唯识学经典文献翻译;(3)中观与因明量论研究。个栏目有9篇文章,包括姚治华、佐久间秀范、赵东明、雒少峰、吴忠伟等学者的论文,侧重对唯识思想、历史相关问题的讨论。第二个栏目是对宝藏寂《修持般若波罗密多口诀论》《般若
根据程抱一的观点,灵魂问题从本质上说超越理性思维,所以不是一个可以用推理来解答的问题。他曾经利用法语中推理和共鸣,运动和感动这两组词发音近似的特点,比较生动地提出过对应的句子,以期突出精神(理智)和灵魂二者的特点:精神推理,灵魂共鸣,精神运动,灵魂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说灵魂》不是一部类似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哲学著
宗教社会学
禅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饮茶、打坐、插花、冥想、射箭……生活中的任何技艺到达一定境界,都可以接近道,进入禅的境界。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去日本学禅。屡屡碰壁后,他跟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通过箭术悟出了禅的真意:禅是平常心,饿了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论文集,由著名犹太问题学者傅有德主编,已连续出版15辑,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本书涉及犹太历史、犹太哲学、犹太文化、犹太教经典与诠释、宗教比较与对话、宗教与科学等,作者均系本领域内重要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两千多年以来,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发现的考古遗迹、文献文物或图像等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对话和交流,揭示了各民族交融互动的历史。黑水城、敦煌、张掖、武威、银川、灵武等地出土的西夏文献即是其中之一,它们成就了西夏学研究,也推动了西夏文献与藏传佛教文献、敦煌文献的交叉研究。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为主
《全真道研究》第九辑共收14篇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道教起源问题的讨论。第二个主题是关于道教内丹的研究。这也是本辑的重点之一,主要有七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四篇文章,其中吴光正和韩占刚的两篇文章是关于全真道文学方面的,而王闯与朱明川的文章则是关于正一道的研究。
郑州城隍庙历史悠久,延续使用至今。郑州城隍庙全称是“郑州城隍灵佑侯庙”,是目前河南保存最完整、规模**的古建筑群。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初年,清代重修。主要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全部殿堂均为琉璃瓦覆顶,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本书对城隍庙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对城隍庙各部分以及碑刻进行了图文结合的描述,使人们对郑州